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之处
2 文献述评
2.1 文献回顾
2.1.1 资本错配的文献回顾
2.1.2 产能利用率的文献回顾
2.1.3 企业规模的文献回顾
2.1.4 企业出口的文献回顾
2.1.5 企业进入退出的文献回顾
2.2 文献评论
3 资本错配对中国工业企业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资本错配的理论分析
3.1.1 资本错配的含义
3.1.2 资本错配的理论模型
3.2 资本错配与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
3.2.1 资本错配与企业产能的理论分析
3.2.2 资本错配与企业规模的理论分析
3.2.3 资本错配与企业出口的理论分析
3.2.4 资本错配与企业进入退出的理论分析
4 资本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产能的实证分析
4.1 问题提出
4.2 数据处理与研究设计
4.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4.2.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4.3 资本错配与企业产能的实证研究
4.3.1 基准模型
4.3.2 稳健性检验
4.3.3 内生性讨论
4.3.4 异质性回归结果
4.4 进一步研究:资本错配与僵尸企业产能的实证研究
4.4.1 僵尸企业的调节效应分析
4.4.2 资本错配对正常企业与僵尸企业产能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4.4.3 资本错配对僵尸企业产能影响的分地区差异
4.4.4 资本错配对僵尸企业产能影响的企业所有制差异
4.4.5 资本错配对僵尸企业产能的中介效应
4.5 本章小结
5 资本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规模的实证分析
5.1 问题提出
5.2 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5.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5.2.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5.3 资本错配与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
5.3.1 基准模型
5.3.2 稳健性检验
5.3.3 内生性讨论
5.3.4 异质性回归结果
5.3.5 基于政府补贴和税收负担的中介效应分析
5.4 进一步研究:资本错配与企业规模扭曲的实证研究
5.4.1 初步回归结果
5.4.2 异质性回归结果
5.4.3 基于政府补贴和企业税负的中介效应分析
5.4.4 僵尸企业的调节效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资本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出口的实证分析
6.1 问题提出
6.2 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6.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6.2.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6.3 资本错配与企业出口的实证研究
6.3.1 基准模型
6.3.2 稳健性检验
6.3.3 内生性讨论
6.3.4 异质性回归结果
6.3.5 机制分析:基于中介效应的回归结果
6.4 进一步研究:资本错配与出口扭曲的实证研究
6.4.1 初步回归结果
6.4.2 异质性回归结果
6.4.3 机制分析:基于中介效应的回归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资本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进入退出的实证分析
7.1 问题提出
7.2 数据处理与实证策略
7.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7.2.2 实证策略与变量说明
7.3 资本错配与企业进入退出的实证研究
7.3.1 基准模型
7.3.2 稳健性检验
7.3.3 内生性讨论
7.3.4 异质性回归结果
7.3.5 僵尸企业的调节效应分析
7.4 进一步研究:资本错配与企业进入退出扭曲的实证研究
7.4.1 整体回归结果
7.4.2 异质性回归结果
7.4.3 僵尸企业的调节效应
7.4.4 政府补贴和企业税负的传导效应
7.5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