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深入研究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居民的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这对于理解我国目前的需求不足与启动内需政策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书对于推进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选择做出了重要贡献。
《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关注的是现代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两个重要变量——消费和投资。作者通过对居民消费、资产变动情况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建立了包括居民消费、资产及与其相关的一些重要经济变量。书中对预防性储蓄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客观评价,并将其与风险厌恶理论和保险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探讨。同时,作者始终将分析过程置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对城乡居民资产构成和消费构成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该书曾获得2002年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
2.1 影响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
新古典经济理论在经济人假定、完全信息假定等一系列苛刻的假设条件下,导出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套利行为将导致居民跨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实现。但现实经济中有限理性、信息障碍、厂商垄断等现象的存在,表明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所描述的美好景象只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人们在选择金融资产时必须考虑许多现实的因素,这些因素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收益预期和利率
如前所述,人们总是希望一定数额的资产能够带来最大的收益,因而,收益预期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收益预期分固定性收益预期与变动性收益预期。前者如银行存款,在居民投资的时候,未来的收益已经能够算出;后者如股票等有价证券,在决定投资的时候,人们只能有一种预期,而无法知道未来的确切收益。投资者是选择固定性预期收益的资产还是选择变动性预期收益的资产,主要取决于投资者本人的风险偏好。
决定收入预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一般来说,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资金使用者给予资金所有者的报酬。利率有多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及其他风险的情况下支付给资本拥有者的报酬。实际利率是指在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并进行了其他风险调整的情况下,支付给资金供给者的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