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叶维廉诗学生成论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765199
  • 作      者:
    于伟|责编:杨雷
  • 出 版 社 :
    学苑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叶维廉比较诗学研究的理论追求、研究范式、 结构框架以及价值追求,都受到了中国现代诗学研 究者的重大影响,这影响之深远几乎规定了叶维廉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文化选择与理论走向。同时, 我们也发现,60年代起就负笈美国的叶维廉,因处 身欧美学界各种理论流派风起云涌的“漩涡”之中 ,而对这纷至沓来的理论资源进行了主动摄取与吸 收,并以之为借镜中国现代诗学研究之优点与缺陷 进行了认真的观照与反思。正是在这种观照与反思 之中,叶维廉对中国现代诗学研究者们积淀下来的 诗学精神与理论成果进行了修正与更新、创化与生 成。在比较诗学研究的理论追求上,中国现代研究 者往往徘徊于两极之间,一是用西方诗学取代中国 诗学,一是融会贯通中西诗学。叶维廉的比较诗学 研究,很明显是在中西诗学融会贯通的追求之下展 开的。尽管学界将追求中西文学间共同的文学规律 或曰共同诗学作为共识,但叶维廉却发觉在异质文 化模子之下的中西文学之间,很难求得“共相”, 因此他,接受西方诠释学的影响,将在融会贯通中 西诗学之下寻求共同诗学的追求,修正为将中西文 学带入“弓张弦紧”的对话之中,让双方在对话中 互照互识、互补互促,以寻求双方“争战”之后的 “共生”。叶维廉提出了著名的“文化模子”的理 论,希望在中西文学的对话与交流中,寻求双方的 融会贯通与互相拓展,他觉得这样才能在保持双方 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求得未来发展中的共存共荣。
    叶维廉在承与创新中国现代诗学的同时,他作为现 代主义诗人的敏感和理想评论家的追求,也使得他 的诗学体系得以创生,笔者在研读叶维廉诗学文本 的基础上所概括出来的叶维廉的文学本质论、文学 传释论和文学批评论,也呈现出充沛的理论活力与 创新精神。
    
展开
目录
序 引言:海内外叶维廉诗学研究述评 第一章 以西释中:叶维廉比较诗学的起点 第一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 第二节 “从旧的里面去发现新的” 第三节 “用中国的现象解释中国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 品物流形:叶维廉对西方诗学的融摄 第一节 叶维廉与英美新批评 第二节 叶维廉与西方汉字诗学传统 第三节 叶维廉与艾布拉姆斯文学批评“四要素”说 第四节 叶维廉与欧美文学诠释学 第三章 会通中西:叶维廉比较诗学的新进境 第一节 理论追求:从共同诗学到互补互拓 第二节 研究范式:从以西释中到文学对话 第三节 结构框架:以道家美学统摄比较诗学 第四节 价值取向:以生态精神对抗文化宰制 第四章 秘响旁通:叶维廉诗学的创生 第一节 文学本质论:“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第二节 文学传释论:传释的循环与意义的流转 第三节 文学批评论:“诗是一种生长” 第四节 叶维廉对中国诗学的批评与阐释 结论 叶维廉诗学的价值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