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绪论 中等收入阶段:从陷阱忧虑到道路自信
经验数据篇
第一章 判断“中等收入陷阱”存在性:标准与数据
第一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与质疑
第二节 收入水平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 收入水平指数与中国的赶超
第四节 从收入水平指数看“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
第二章 经验数据反映的问题:超越增长的产业升级
第一节 从三个指数的差异说起
第二节 汇率的选择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处理
第三节 物价、汇率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力度
第三章 问题导向的理论框架:基于收入提升影响因素的产业升级分析框架
第一节 收入水平指数各影响因素贡献率的分解
第二节 实际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解
第三节 结构红利的进一步分解
第四节 本书分析框架与内容架构:产业升级+人口红利
基础理论篇
第四章 以发展陷阱为进路的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中国先于世界银行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及相关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关于发展陷阱的方法论源头:金融外部经济
第三节 解析发展陷阱的基本模型:“多重均衡”破解“自我强化”和“锁定效应”
第四节 破解陷阱的发展出路: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的模型解析
第五章 企业升级:多元化决策的三维企业边界模型
第一节 从横向产业到横向企业
第二节 企业边界:二维边界以及“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的统一
第三节 成本节约:模块化、三维边界以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统一
第四节 量化模型:三维企业边界模型的角点解与多元化路径
第六章 产业升级:价值链升级与结构升级的统
第一节 产业升级的两类比例:内涵、指标与高级化空间
第二节 固化“产业结构比例”与“有限伸缩性”
第三节 基于市场价值理论的产业升级分析框架
第四节 产业升级的市场价值理论解析
第五节 基于有限伸缩性的产业升级实证检验
第七章 融合升级:以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为例
第一节 融合升级的相关文献与理论脉络
第二节 融合升级现有研究的局限
第三节 基于知识产权优势“二分法”重构融合升级的分析框架
中国经验篇
第八章 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制造”升级:生产效率提升的中国经验
第一节 “中国制造”升级的效率评价指数
第二节 “中国制造”升级的比较优势评价
第三节 “中国制造”效率提升的拉菲指数和数据说明
第四节 从拉菲指数看我国制造业效率提升进程
第九章 中等收入阶段的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国经验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区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规模与价格因素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与经验检验
中国理论篇
第十章 效率提升影响下的产业结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理论
第一节 中国的产业结构滞后与否的再思考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重工业化”与“世界工厂”
第三节 劳动力要素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第四节 结构调整动力论:创新驱动深加工
第十一章 效率提升影响下的“稳增长—调结构”:经济新常态下的“结构—速度”关系理论
第一节 “结构—速度”关系的两个假说:“成本病”与“结构红利”
第二节 关于“结构—速度”正负相关假说的既有研究
第三节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结构—速度”关系式
第四节 “结构—速度”关系的实证检验
第十二章 影响效率提升的进出口结构:基于“杨格定理”的中国开放观
第一节 封闭等于落后:封闭导致产业结构的僵化
第二节 引入国际贸易解开“发展困境”:最初的“出口导向”
第三节 政府作用:基于产业间差异制定开放政策
第十三章 影响效率提升的生产方式结构:中等收入阶段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式空间”理论
第一节 中等收入阶段产业升级的优势条件: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第二节 战略视角从离散性“产品空间”到连续性“策略空间”
第三节 “方式空间”视角下产业升级的困局与出路
第十四章 影响效率提升的分配结构:中等收入阶段中国产业升级的包容性增长理论
第一节 工资“跑过”劳动生产率引发的理论忧虑
第二节 工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是提高劳动报酬份额的实现路径
第三节 知识积累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的生产方式基础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