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哲海探骊(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研究)(精)/香江哲学丛书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317372
  • 作      者:
    作者:张锦青|责编:肖春茂//刘旭|总主编:黄勇//王庆节|译者:牛尧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旨在对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作出一个整体性诠释。本书的导论详细说明了这个诠释所确定的《逻辑哲学论》的目的和理论架构,当中的重点可简述如下:大多数哲学家提出的命题和问题都是源于未能理解语言的逻辑,它们都不是假,而是“无含义的”。哲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正是要借掌握语言的逻辑,来建立一个“含义测试”,亦即替语言划界限,从而呈示这些哲学言说是无含义的。要刻画语言的逻辑,便要建立一般的语言图像论;具体做法是运用一套基于某种摹状词理论而建立的逻辑分析方法把“语言与世界的共有逻辑形式”找出来。最后,《逻辑哲学论》作为真正的哲学作品,它的目的并不止于消解哲学言说。它有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借着指出哲学言说是无含义的,来转移受哲学言说困扰者之视线于有含义的日常语句(或者欠缺含义的逻辑命题)所呈示的不可言说的东西。 全书十一章内容都可放在这个整体性诠释的理论架构之中,使得每一章都可以找到它在架构中的位置。它们因而可以视为对有关诠释的主要论题、理论、论证和证明的表述、厘清和说明。
展开
目录
总序
致谢
导论 《逻辑哲学论》的目的与理论结构
一、引言
二、有效的诠释性研读指引
三、赫兹与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
四、语言的逻辑分析
五、语言图像论
六、普遍命题形式,语言逻辑和几何
七、唯一正确的哲学方法和呈示那不可言说的
八、章节简介
第一章 对无含义的祛魅:理解《逻辑哲学论》
一、坚决式理解和它的两个基本特征
二、论坚决式理解的第一个基本特征
三、论坚决式理解的第二个基本特征
四、坚决式理解和它的两个主要主张
五、标准阐释:无意义言说所担当的两个角色
六、标准阐释:论哲学的本质
第二章 《逻辑哲学论》中逻辑必然性的呈示、分析和真值函项性
一、引言
二、表达式和符号
三、呈示
四、非初始符号和逻辑分析
五、分析与非初始符号的消除
六、初始符号与名称
七、基本命题和强分析性论题
八、图像论和基本命题的偶然性
九、基本命题的相互逻辑独立性
十、逻辑必然性的真值函项性以及逻辑的统一
第三章 逻辑原子主义
一、逻辑哲学论式的逻辑原子主义
二、彻底分析的可能性
三、对实体论证的一些近期诠释
四、实体论证
第四章 《逻辑哲学论》与罗素哲学的一个主要区别
一、“罗素悖论”
二、类型论
三、逻辑语法依赖于语言和世界之间的表征关系
四、逻辑语法独立于语言和世界之间的表征关系
五、图像论
六、“A”与“A”是相同的记号
七、如何固定一个符号的形式
八、皮尔斯对《逻辑哲学论》意义理论的诠释
第五章 《逻辑哲学论》中的运算N以及表达的完备性
一、福格林和吉奇之间的争论
二、米勒对“(x:N(fx))”的吉奇式诠释
三、形式序列和连续运用
四、《逻辑哲学论》中的运算N以及量化理论
五、逻辑哲学论式逻辑系统在表达上是完备的
第六章 《逻辑哲学论》中的算子N
一、维氏算子N
二、N的应用广度、表达完备性及基本性
第七章 对《逻辑哲学论》中“基本思想”的证明
一、引言
二、多样性要求与分析性论题
三、对“基本思想”的第一个证明
四、逻辑哲学论式充足符号系统和运算N
五、对“基本思想”的第二个证明
六、一个逻辑常项的记号以及多样性要求
第八章 《逻辑哲学论》中的变项名称和常项名称
一、导论
二、《1914—1916年笔记本》中关于描画的一个错误理念
三、关于变项名称的逻辑哲学论式观念
四、《逻辑哲学论》的语境原则以及不同不可区分物的可能性
五、名称、存在量词以及图像理论
六、变项命名
七、常项命名
八、实在论与《逻辑哲学论》
第九章 《逻辑哲学论》中语言与逻辑的统一性
一、引言
二、给语言划出界限
三、“基本思想”和图像论
四、N和逻辑运算的统一性
五、普遍命题形式
六、“基本思想”、逻辑运算以及普遍命题形式
七、图像论:一个命题是实在的一幅图像
八、图像论:命名与存在量词
九、基本命题的普遍形式是NN()
十、[,ξ(-), N(ξ(-))]、“Es Verh?lt Sich So und So”和普遍命题形式
十一、语言和逻辑
第十章 《逻辑哲学论》中作为一种几何学的语言
一、Die Bildhaftigkeit
二、普遍化的可能性
三、语言、几何学以及埃尔朗根纲领
第十一章 《逻辑哲学论》中的不可言说性和无含义
一、对《逻辑哲学论》的正统解读
二、第一个批评及回应
三、第二个批评及回应
四、第三个批评及一个简单的回应
五、第四个批评及回应
六、作为《逻辑哲学论》非正统解读的坚决主义
七、强版本和弱版本的坚决主义解读
八、批评与评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