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1.1 有关会计本质的探索
1.2 本书的逻辑架构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第2章 经济需要与经济活动
2.1 人的需要
2.1.1 人的需要的属性
2.1.2 人的需要的类别
2.2 使用价值
2.2.1 使用价值的规定性
2.2.2 使用价值的类别
2.3 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特点
2.3.1 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生
2.3.2 物质生产活动的特点
2.4 物质生产活动中的经济问题
2.4.1 直接生产环节的经济问题
2.4.2 分配环节的经济问题
2.4.3 交换环节的经济问题
2.4.4 消费环节的经济问题
第3章 经济系统及其运行结构
3.1 经济系统的含义与属性
3.1.1 经济系统的含义
3.1.2 经济系统的属性
3.2 经济系统的演变
3.2.1 原始社会的经济系统
3.2.2 奴隶社会的经济系统
3.2.3 封建社会的经济系统
3.2.4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系统
3.2.5 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系统
3.3 经济系统的功能
3.3.1 经济系统功能与目的的关系
3.3.2 经济系统功能强度的测度
3.3.3 经济系统功能的表现
3.3.4 经济系统功能的类别
3.4 经济系统的运行结构
3.4.1 经济系统的总运行结构
3.4.2 经济系统三大环节的运行结构
3.5 经济系统运行的信息需求
3.5.1 环境类、技术类与经济类信息
3.5.2 决策类、调控类与检验类信息
第4章 会计的本质及其规定性
4.1 揭示会计本质的方法
4.2 经济系统的内在矛盾和会计的存在
4.2.1 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的矛盾和会计的存在
4.2.2 资源稀缺性与需要无限性的矛盾和会计的存在
4.3 会计的本质
4.3.1 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4.3.2 会计的本质属性
4.3.3 关于会计本质的表述
4.4 有关会计对象、会计职能若干观点的评述
4.4.1 有关“会计对象一般”若干观点的评述
4.4.2 有关会计职能若干观点的评述
第5章 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变化
5.1 会计核算对象的规定性
5.1.1 稀缺性资源才能成为会计核算对象
5.1.2 会计核算内容的多样性
5.1.3 会计核算内容的阶段性
5.2 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
5.2.1 原始公社的会计核算内容
5.2.2 奴隶社会的会计核算内容
5.2.3 封建社会的会计核算内容
5.2.4 资本主义社会的会计核算内容
5.2.5 社会主义社会的会计核算内容
5.3 会计预算内容的变化
5.3.1 国家预算内容的变化
5.3.2 民间预算内容的变化
5.4 影响会计核算内容变动的因素
5.4.1 经济活动目的与会计核算内容
5.4.2 经济关系与会计核算内容
5.4.3 经济形态与会计核算内容
5.4.4 系统的稳定性与会计核算内容
5.4.5 会计成本与会计核算内容
5.4.6 代理关系与会计核算内容
5.4.7 经济规模与会计核算内容
第6章 会计技术及其演进
6.1 会计技术及其类别
6.1.1 会计技术的含义
6.1.2 会计技术的类别
6.2 单式簿记技术
6.2.1 单式簿记技术的产生
6.2.2 单式簿记技术的构成及其变动
6.2.3 单式簿记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6.3 复式簿记技术
6.3.1 复式簿记技术的产生
6.3.2 复式簿记技术的构成及其变动
6.3.3 复式簿记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7章 会计规范化与财务会计的形成
7.1 古典企业、古典市场体制与古典企业会计
7.1.1 古典企业会计与传统会计辨析
7.1.2 古典企业及其特点
7.1.3 古典市场体制及其特点
7.1.4 古典企业会计及其特点
7.2 现代企业、现代市场体制与现代财务会计
7.2.1 现代企业组织及其特点
7.2.2 现代市场体制及其特点
7.2.3 会计规范化与现代财务会计的产生
7.3 现代财务会计职能辨析
第8章 管理现代化与会计多元发展
8.1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8.1.1 层级制企业管理组织的形成
8.1.2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
8.1.3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开启
8.1.4 企业管理现代化下会计发展的特点
8.2 现代企业会计的多元发展
8.2.1 成本管理与成本会计
8.2.2 经济责任制与责任会计
8.2.3 经济决策与决策会计
8.2.4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
8.2.5 会计功能作用的进一步拓展
8.3 会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8.3.1 会计知识体系的完善问题
8.3.2 会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问题
8.3.3 现代企业会计体系的重构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