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西哲学比较的身体现象学维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0.00     定价 ¥ 83.5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26613
  • 作      者:
    作者:张兵|责编:杜文丽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在从事中西哲学比较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身体现象学这一视角出发,力图充分领会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挤压与淬炼、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可能回应等问题,充分挖掘由比较所撑开的中西哲学间关联域的丰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推进中西哲学比较所指向的当代中国哲学自我建构这一任务。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言 “身体”何以成为中西哲学比较的关键词
第一部分 现象学中的身体运动及其非现象学效应
第一章 现象学中的身体运动及其“后现象学”效应
一、先验哲学中的身体“隐秘”:发端
二、“此一在”存在论中的身体允诺:迂回
三、自在与自为之间的身体“缠斗”:跟进
四、知觉交织循环中的身体“挺立”:成就
五、结语:身体的现象学演进及其效应
第二章 身体、符号及其能动性
一、社会建构论中身体的“出场”
二、符号意指中的话语建构
三、话语决定论中的“能动性难题”
四、话语再意指中“被排除的身体的回归”
第三章 “性别操演”中的身体问题
一、对“性别操演”的误解
二、“变成”逻辑中祛自然化的身体
三、被话语建构的主体及其身体风格
四、被排除的身体及其“复仇”
第四章 身体的呐喊与反叛
一、无性的身体
二、身体悖论
三、“翻身”还是“反身”
第五章 符号危机与身体符号“坐标原点”的重置
第二部分 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维度及其阐释
第六章 “体知”意解及其现代阐释的典范考量
一、“体知”语辨
二、“体知”之“知”的现代元素
三、“体知”之“体”的名词用法
四、修身:身体自然知“道”
五、结语
第七章 中国传统认知的“具身认知”阐释
一、近代中国的认识论“复兴”
二、中国传统认知理论的“阴影”
三、“回到始源中去”及其身体维度
四、直观及其“具身认知”阐释
五、中国古代认知思想的“具身性”
六、结语
第八章 牟宗三存有论之谜中身体的“不现”与“能现”
一、在世之忧:“存有论”的担负及其实义
二、本体论的直贯:“心体”一本义中的“圆”
三、“圆”中裂隙:身体的“不现”与“能现”
四、结语:从“心体”到“身体”
第九章 孝话语的“身体符号”解读
一、“孝”文化的规训话语解读
二、规训解读中作为符号意指效果的身体观
三、孝传统中的“活的身体”观及其话语反判
四、孝话语应被理解为“身体话语”
五、身体话语及其身体观要义
第十章 身体思维与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声”困难
一、“故事”要素说明
二、小孩子隐喻
三、成长的过渡年代
四、发声练习
五、两个青春期防御的策略
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第三部分 身体现象学中的中西哲学比较
第十一章 身体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身体式回返”
一、中国哲学的“语言短板”
二、中国哲学的“东方学”困境
三、话语抵抗中主体性的“逆反”
四、“逆反”中的“站出/站起”难题
五、存在论关怀中“逆反”的局限
六、现象学“还原”中“回返”病痛再诊断
七、作为还原关键点“反思”的神话及其谜误
八、反思哲学的话语面相及其症结
九、“彻底回返”的感性论方向及其可能
十、中国哲学的身体式回返及其表达
附录: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