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八章,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贯穿整体。第一章概述了新疆棉花生产地位、气候特点及区划、植棉技术演变,体现了新疆植棉的发展历程和“宽早优”的由来。第二章叙述了“宽早优”的概念、形成、特点和适应性,使读者对“宽早优”植棉具有基本了解。第三章介绍了“宽早优”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第四章阐述了群体结构与光合生产系统、行株距配置、合理群体配置、水肥化学调控等,明确了“宽早优”棉花群体调控机理,进而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群体模型。第五章阐述了早发早熟指标、调控机理及模型。第六章阐述优质概念意义、调控机理、“宽”与“早”对优质的影响、优质标准及模型。第七章详述了“宽早优”植棉的备播播种、生育期管理、膜下肥水滴灌、化学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残膜治理、防灾减灾、机械化采收等标准化技术,以及发布实施的“宽早优”地方标准(规程),展示了翔实的技术体系,以便于实践操作。第八章展望了新疆棉花产业及其与“一带一路”棉花产业共赢发展的广阔前景,拓展了国际化视野。附录记载了新疆棉花产业大事记等息息相关的有益事件。全书内容丰富,叙述翔实,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科技性、适用性和可读性,可供棉花科技工作者、生产者、院校师生等棉花界广大同仁参考阅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