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元典关键词研究/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20437
  • 作      者:
    作者:刘金波//张金梅|责编:崔继新|总主编:李建中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诞生于轴心时代的儒家元典关键词,是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话语,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本书以“礼”为元关键词,以“仁”“性”“乐”“和”为核心关键词,基于问题意识与多学科视野并借助他山之石与当下之径,对儒家元典关键词的语义生成、流变、传播和转换进行深度解读,厘清隐藏其中的民族特性、精神密码、思维模式、文化基因、价值代码和社会动因,多维度、多视角、多侧面、多方法地展现儒家元典关键词与现实社会的深度勾连,揭示其整体、自然、秩序、辩证、和谐等观念为全球治理之人文驱动所能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就方法论意义而言,本书对儒家元典关键词“原生—衍生—再生”的语义考察,可为推进中国文化及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想观念和思考路径。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儒家文化元典概说
二、儒家思想研究范式举隅
三、儒家文化元典关键词考索
第一章 原“礼”
第一节 “礼”之溯源与内涵
一、夫礼,必本于大一:“礼”之溯源
二、礼也者,理也:“礼”之义理
三、言忠信,行笃敬:“礼”之笃行
第二节 “礼”之传承与演变
一、道、墨、法诸家之“礼”
二、汉唐经学视域中的“礼”
三、融“礼”入“理”的宋明礼论
四、清儒对“礼”的发挥与总结
第三节 “礼”与近现代文明
一、礼观念与近代道德体系建设
二、礼乐文明与西方文明
第四节 “礼”之会通
一、通伦理:礼与理的变异与融通
二、通教化:礼与乐的共鸣与交响
三、通工具:礼与法的对立与契合
第二章 “克己复礼日仁”
第一节 “仁”之溯源与内涵
一、“仁”之溯源
二、孔子之“仁”
三、七十子之“仁”
四、孟子之“仁”
五、荀子之“仁”
第二节 “仁”的传衍与再造
一、道、墨、法诸家之“仁”
二、从“仁义法”到“博爱行宜”
三、从程朱仁理到陆王仁心
四、实学之风与清代仁学思想
第三节 近现代“仁”之价值转换
一、“仁者,天地之心”
二、“博爱平等之仁”
第三章 “礼生于情,情生于性”
第一节 “性”之溯源与内涵
一、“性”之溯源
二、“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三、“道始于情,情生于性”
四、“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五、“尽心知性”
六、“化性起伪”
第二节 “性”之传衍与转换
一、道、墨、法诸家之性
二、从“性三品”到“性情三品”
三、“成性”与“道统”
四、“本心”之性与“良知”之性
第三节 “性”之现代新变与融通
一、“据于内圣,新开外王”
二、“出入中西,返诸六经”
第四章 “乐和同,礼别异”
第一节 “乐”之溯源及内涵
一、“乐”之溯源
二、乐之深层本体:乐者,天地之和也
三、乐之现实来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第二节 “乐”的传衍与转换
一、道、墨、法及诸家之“乐”
二、重教趋娱的两汉乐论
三、多元共存的魏晋隋唐乐论
四、追淡求真的宋元乐论
五、重情尚俗的明清乐论
第三节 “乐”与现代美育
一、“乐者,心之动也”:现代审美情趣的提升
二、“乐者,德之华也”:趋近理想的道德境界
三、“惟君子为能知乐”:儒雅高尚的人格培养
四、“易风移俗,莫善于乐”
第五章 “礼之用和为贵”
第一节 “和”之溯源及内涵
一、“和”“同”之辨:“和”之溯源与疏证
二、天道:自然法则之“和”
三、人道:人事法则之“和”
四、“中庸”之道
第二节 “和”之传衍与转换
一、道、墨、法、阴阳、杂家诸家之“和”
二、汉唐“和”之发展与深化
三、宋明“和”之转折
四、明清实学对“和”的阐发
第三节 “和”与现代生态文明
一、“和而不同”与西方“契约精神”“价值多元”
二、“和”与“和谐社会”之建构
三、“天人合一”与“仇必和解”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