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激励理论层面:需要从内在动机的角度考虑激励效果的可持续性
1.1.2 神经科学层面:认知神经科学可以为激励理论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并创造新理论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I.2.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2 研究范围与对象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术语介绍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
1.5.2 认知神经科学实验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激励的基本含义
2.1.2 激励理论概述
2.2 动机相关研究
2.2.1 动机的定义及分类
2.2.2 动机理论综述
2.2.3 内在动机简介
2.2.4 动机的相关理论
2.3 管理学中基于脑电信号分析的研究
2.3.1 神经管理学简介
2.3.2 神经管理学相关的脑电成分
2.3.3 内在动机问题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3 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构思
3.1 研究的理论框架
3.2 研究构思设计:四项子研究
3.2.1 研究一的构思设计
3.2.2 研究二的构思设计
3.2.3 研究三的构思设计
3.2.4 研究四的构思设计
4 动机强度的脑电信号表征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2.1 行为层面的假设
4.2.2 脑电层面的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实验被试者
4.3.2 实验材料
4.3.3 实验过程
4.3.4 实验数据记录
4.4 数据分析
4.4.1 行为数据分析
4.4.2 脑电数据分析
4.5 结论与讨论
4.5.1 行为数据的结论与讨论
4.5.2 脑电数据的结论与讨论
4.5.3 对行为和脑电数据的联合讨论
5 外部物质激励对内在动机的影响及其神经机理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2.1 按键正确率行为假设
5.2.2 脑电反馈阶段的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实验被试者
5.3.2 实验材料
5.3.3 实验过程
5.3.4 实验数据记录
5.4 数据分析
5.4.1 按键正确率分析
5.4.2 反馈阶段的脑电数据分析
5.5 结论与讨论
5.5.1 按键正确率行为数据的结论与讨论
5.5.2 反馈阶段脑电数据的结论与讨论
6 社会比较对内在动机的影响及其神经机理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6.2.1 按键正确率的行为假设
6.2.2 反馈阶段的脑电假设
6.3 研究方法
6.3.1 实验被试者
6.3.2 实验材料
6.3.3 实验过程
6.3.4 实验数据记录
6.4 数据分析
6.4.1 按键正确率分析
6.4.2 反馈阶段脑电数据分析
6.5 结论与讨论
6.5.1 行为数据的结论与讨论
6.5.2 反馈阶段脑电数据的结论与讨论
7 自主性社会比较对内在动机的影响及其神经机理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假设
7.2.1 决定权对行为影响的假设
7.2.2 预期阶段和执行阶段的脑电层面假设
7.3 研究方法
7.3.1 实验被试者
7.3.2 实验材料
7.3.3 实验过程
7.3.4 实验数据的记录
7.4 数据分析
7.4.1 决定权对行为的影响分析
7.4.2 预期阶段和执行阶段的脑电分析
7.5 结论与讨论
7.5.1 决定权影响行为的结论与讨论
7.5.2 预期和执行阶段脑电数据的结论与讨论
7.5.3 对研究结果的联合讨论
8 总体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理论贡献
8.2 对管理实践的建议
8.3 研究局限
8.4 未来研究展望
9 国内外延伸研究
9.1 任务设计与个体的内在动机
9.2 竞争对内在动机的影响研究
9.3 胜任需要挫败对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
9.4 挑战与内在动机的关系
9.5 高绩效目标导向对内在动机恢复的影响
9.6 自主性挫折对个体动机的溢出效应研究
9.7 预期外的终止对个体自主动机的影响
9.8 努力本身带来的内在动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