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节 理论视角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对核心概念“可沟通性”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全书脉络
第一部分 空间改造与可沟通性的变迁
第一章 从跑马厅到人民广场:空间嬗变与传播实践
第一节 作为媒介的跑马厅:再造西方交往场景
第二节 1951年的大改造:从“集体空间想象”到“集体主义空间”
第三节 异质性的全球城市广场:人民广场的再改造
第四节 改造和传承:历史的空问呈现
第二部分 媒介、人民广场与传播实践
第二章 作为实体空间的人民广场和公共生活
第一节 政治节点:静态的象征与特定时刻的显现
第二节 “广场芭蕾”与“亲切经验”:老上海人的社会交往空间
第三节 地下交通空间对人民广场的再形塑
第三章 多元建构:广场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大众媒介对人民广场的建构
第二节 无广场之广场:对大众媒介建构的再解释
第三节 新媒介建构:个体的“可见”
第四节 大众文化对人民广场的建构
第四章 虚实相嵌:作为动态流动空间的人民广场
第一节 从报廊到手机:媒介在人民广场的嵌入
第二节 个案分析:作为媒介的相亲角与相亲角中的媒介
第三节 个案分析:穿梭在虚实之间——以上海历史博物馆为例
结论 城市空间与可沟通城市——媒介融合的视角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论文访谈对象情况列表
附录二 访谈提纲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