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产水稻氮肥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农业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专著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18051
  • 作      者:
    作者:杨建昌//刘立军//张耗|责编:李秀伟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协同提高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解析了我国水稻品种在演进过程中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特点及高产与氮高效品种的农艺与生理特征,论述了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在高产稻区的适用性和超高产栽培水稻的养分吸收利用规律,重点阐述了氮肥高效利用的“三因”氮肥施用技术、综合栽培技术、水氮耦合调控技术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技术原理、方法、试验示范应用效果及稻米品质效应,从群体冠层结构与功能、光氮分布与匹配、内源激素间平衡、碳氮代谢酶活性和根系形态生理等方面揭示了水稻高产与氮高效利用协同的生物学机制。书中所有图表数据来自作者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其中许多数据是首次呈现。 本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可供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稻农在科研生产和示范推广应用中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氮肥(素)利用率的评价指标
1.1.1 氮素利用率
1.1.2 氮肥利用率
1.1.3 氮肥偏生产力
1.2 水稻主要氮肥施用技术
1.2.1 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法
1.2.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2.3 实地氮肥管理
1.2.4 精确定量施肥技术
1.2.5 “三定”栽培技术
1.2.6 “三控”施肥技术
1.2.7 “三因”氮肥施用技术
1.2.8 水氮耦合调控技术
1.3 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途径及其生理基础
1.3.1 选用高产氮高效品种
1.3.2 构建健康冠层
1.3.3 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1.3.4 改善根系形态生理
1.4 水稻高产、氮肥高效利用与优质的协同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籼稻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变化
2.1 中籼稻品种产量的演进
2.1.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1.2 干物质积累动态
2.1.3 收获指数
2.2 中籼稻品种改良过程中氮素利用率的变化及其生理基础
2.2.1 氮素积累动态
2.2.2 氮肥利用率
2.2.3 叶片氮代谢主要酶类活性
2.2.4 氮代谢酶类活性的调节
2.3 中籼稻品种改良的品质效应
2.3.1 稻米加工(碾磨)品质
2.3.2 稻米外观品质
2.3.3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
2.3.4 稻米淀粉黏滞谱特性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中粳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演进
3.1 中粳稻品种的产量演进
3.1.1 产量
3.1.2 产量构成因素
3.2 中粳稻品种氮肥利用率的演进
3.2.1 氮素吸收与转运
3.2.2 氮肥利用率
3.3 中粳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演进的农艺与生理基础
3.3.1 叶面积指数和群体粒叶比
3.3.2 干物质积累与收获指数
3.3.3 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与转运
3.3.4 茎蘖动态
3.3.5 叶片生理性状
3.3.6 株高、叶基角和穗部性状
3.3.7 根系形态生理
3.4 中粳稻品种稻米品质演进
3.4.1 稻米加工(碾磨)品质
3.4.2 稻米外观品质
3.4.3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
3.4.4 稻米淀粉黏滞谱特性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水稻高产氮敏感性品种的农艺与生理特征
4.1 现用粳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施氮量响应的差异
4.1.1 产量对施氮量响应的差异
4.1.2 氮肥利用率对施氮量响应的差异
4.1.3 氮敏感性不同类型品种的划分
4.2 氮敏感性品种的叶片性状
4.2.1 叶片形态生理性状
4.2.2 冠层内叶片光氮分布特征
4.3 氮敏感性品种的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
4.3.1 物质生产与氮转运
4.3.2 茎鞘中碳转运和糖花比
4.4 碳氮代谢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分裂素含量
4.4.1 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和茎鞘中蔗糖合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
4.4.2 叶片细胞分裂素和氮含量、氮代谢酶活性及氮转运相关基因表达
4.5 根系形态生理
4.5.1 根系形态性状和根系活性
4.5.2 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根系激素
4.5.3 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和氮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超高产栽培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和群体特征
5.1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5.1.1 稀播控水旱育壮秧技术
5.1.2 实时实地精确施肥技术
5.1.3 精确定量节水灌溉技术
5.2 超高产栽培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5.2.1 施氮量与水稻产量
5.2.2 养分吸收利用特点
5.3 超高产水稻地上部群体特征
5.3.1 茎蘖消长动态
5.3.2 叶面积指数和粒叶比
5.3.3 叶片光合势和光合速率
5.3.4 干物质积累
5.4 超高产水稻的根系特征
5.4.1 根系重量
5.4.2 根冠比和根系伤流量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
6.1 籼、粳稻品种的施氮叶色阈值
6.1.1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6.1.2 不同施氮量下叶片叶色的变化
6.1.3 高产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叶色诊断
6.2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6.2.1 试验和示范方法
6.2.2 试验地实地氮肥管理对产量的影响
6.2.3 试验地实地氮肥管理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2.4 实地氮肥管理的示范效果
6.3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生理生态效应
6.3.1 叶片叶绿素含量
6.3.2 叶片光合速率
6.3.3 水稻根重与根冠比
6.3.4 根系活性
6.3.5 叶片荧光参数
6.3.6 冠层内温度变化
6.3.7 冠层内湿度变化
6.3.8 群体透光率
6.3.9 纹枯病发病情况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三因”氮肥施用技术
7.1 因地力氮肥施用技术
7.1.1 基础地力产量的确定
7.1.2 总施氮量的确定
7.2 因叶色氮肥施用技术
7.2.1 用叶色诊断施氮的可靠性
7.2.2 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的叶色相对值指标
7.2.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