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理论实证与应用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2405708
  • 作      者:
    作者:钱丽|责编:毕小山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首先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理论,提出面向公众需求整合“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根据政务服务主题、用户对象、政务业务流程、信息服务逻辑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公众采纳意向;其次,针对“互联网+”复杂环境对公众采纳行为的影响,从感知信任、外部环境、用户满意度等多维角度分析用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阶段公众采纳的心理特点,构建基于过程的多维度“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框架,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和完善具有指导作用;再次,在采纳理论基础上,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对策,用于指导“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服务平台的不断改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最后论述突发事件下政务短视频在公众采纳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中的应用。以上技术对传统政务服务的理念、机制和体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书有助于政府从综合、系统的角度更加全面地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问题,更好地指导政府进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有助于政府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励公众广泛使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公众采纳与用户满意度;有助于降低政府的施政成本和公众使用政务服务的成本,充分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应用价值,对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和推进建立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意义。本书适合MPA(公共管理硕士)、相关学科各专业的学生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专业人员阅读,也适合公务员、首席信息官、软件公司人员作为学习资料使用。
展开
目录
第1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概述
1.1 “互联网+政务服务”理论
1.1.1 “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
1.1.2 “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3 “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对策
1.1.4 “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趋势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外公众采纳理论
1.2.2 国内公众采纳理论
1.2.3 公众采纳理论的不足
1.3 “互联网+政务服务”与电子治理
1.3.1 “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电子治理区别
1.3.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碎片化治理
1.3.3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整体性治理
1.4 区块链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中的应用
第2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信息资源
2.1 “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建设
2.1.1 基于政务网站的信息资源整合
2.1.2 基于政务业务方面的资源整合
2.1.3 “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建设现状
2.2 政务信息资源聚类分析
2.2.1 信息资源整合聚类分析技术
2.2.2 政务信息资源聚类分析实证
2.2.3 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聚类结果分析
2.2.4 面向用户需求整合“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建设
2.3 “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安全建设
2.3.1 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安全防范重点
2.3.2 “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2.3.3 结论与建议
2.4 “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与政府信任
2.4.1 “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公开研究假设
2.4.2 “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与政府信任实证分析
2.4.3 “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与政府信任研究结论
第3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理论框架
3.1 采纳模型相关理论
3.1.1 采纳研究基础理论模型介绍
3.1.2 持续采纳研究理论模型介绍
3.2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模型的构建
3.2.1 公众采纳过程的划分
3.2.2 公众采纳模型的构建
3.2.3 开放式采纳模型的设计
3.3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研究假设
3.3.1 感知信任分析
3.3.2 外部环境分析
3.3.3 用户满意度分析
第4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实证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
4.1.2 变量定义与测量
4.1.3 样本和数据收集
4.2 数据分析
4.2.1 信度和效度分析
4.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2.3 结构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4.3 结果分析
4.3.1 用户初始接受意向
4.3.2 用户持续使用意向
4.3.3 开放式采纳模型的迭代应用
4.4 推进公众采纳对策
4.4.1 加强“互联网+”环境安全建设,提升用户信任度
4.4.2 扩大“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影响力,提高用户参与意识
4.4.3 面向公众需求提供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第5章 “互联网+”移动政务公众采纳案例分析
5.1 移动政务采纳现状
5.2 采纳模型构建
5.2.1 采纳假设分析
5.2.2 研究模型构建
5.3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5.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3.2 实证分析
5.4 结论与展望
5.4.1 结论与启示
5.4.2 不足与展望
第6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应用
6.1 “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类型
6.1.1 “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内部应用
6.1.2 “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外部应用
6.1.3 政府与企事业之间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
6.1.4 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
6.2 突发事件下政务短视频公众采纳中的应用
6.2.1 突发事件下政务短视频的功能分析
6.2.2 突发事件下政务短视频的运行困境
6.2.3 突发事件下政务短视频的完善路径
6.3 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中的应用
6.3.1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政务服务”
6.3.2 智慧政务的发展
6.3.3 智慧政务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6.4 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中的应用
6.4.1 区块链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的契合点
6.4.2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路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