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理论,提出面向公众需求整合“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根据政务服务主题、用户对象、政务业务流程、信息服务逻辑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公众采纳意向;其次,针对“互联网+”复杂环境对公众采纳行为的影响,从感知信任、外部环境、用户满意度等多维角度分析用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阶段公众采纳的心理特点,构建基于过程的多维度“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框架,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和完善具有指导作用;再次,在采纳理论基础上,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对策,用于指导“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服务平台的不断改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最后论述突发事件下政务短视频在公众采纳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中的应用。以上技术对传统政务服务的理念、机制和体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书有助于政府从综合、系统的角度更加全面地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问题,更好地指导政府进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有助于政府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励公众广泛使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公众采纳与用户满意度;有助于降低政府的施政成本和公众使用政务服务的成本,充分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应用价值,对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和推进建立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意义。本书适合MPA(公共管理硕士)、相关学科各专业的学生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专业人员阅读,也适合公务员、首席信息官、软件公司人员作为学习资料使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