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次,我们用小说打开中国!
百年来,1902—1916,总被忽略的“晚清时期”;1917—1941,总被说起的“五四时期”;1942—1976,总被留白的“革命时期”;1977孕育新声,总被争论的“80年代至今”……
许子东的“20世纪小说课”,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士农工商仕”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线索,聚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上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神预言”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奇遇中国100年。
特别收入“生态篇”,高度还原“作家的一天”——1926年郁达夫的“恋爱”日记,1936年鲁迅晚年的“误诊”疑云,1952年巴金“同志”在朝鲜战场,1984年“寻根”韩少功在杭州会议,1994年“拜访”王安忆的上海作家生活……
百年来,中国怎么会走到今天?会走向怎样的明天?《老残游记》有句话:“眼前路都是从过去的路生出来的,你走两步回头看看,一定不会错了。”
打开经典,有一种“年轻”叫沧桑,有一种“新青年”叫民国范儿,我们新文学的“新声”《狂人日记》如今一百年了……新的!旧的!更新的!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这一路,现代中国文学探出的每一步,背后已是星斗可见,而又跋山涉水的史诗历程。
人可以消失,但“人的文学”,探讨人性的更深层,会留下来。
本书源于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课堂实录,融会了几十年的积累,将来可扩展为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鲁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这座的山的影子遮盖了;但张爱玲是一条河。这一堂堂现代文学课,囊括“五四”起源、各家流派,以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共12讲,可见鲁迅的“反省”、郭沫若的“创造”、茅盾的“矛盾”、巴金的“年轻”、老舍的“命运”、曹禺的“影响”、郁达夫的“苦闷”、丁玲的“扑火”、沈从文的“反潮流而动”、张爱玲的“无家可归”等等,文学承担民族—国家寓言。
课堂实录的金句与神来之笔,化为小字旁批,约有160余条,大珠小珠,与正文相映成趣。另增11份许子东开列的进阶书单、10位文学巨匠的创作谈、1条中国现代文学时间轴,以及260多个详注,帮助打开民国时期的文学地图,打通更多的知识关联,更新认知视野。
★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学界,有学问的人不少,能说会道的人也很多。但有学问,而且文采飞扬,能说得清楚的,可就难得了。跟许子东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会长见识,而且也是一种享受。
★ 陈丹青(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 我相信这百年来的文学,在许子东先生心里是一本账,他已经能够出入自由,讲述我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几十位作家,以及背后的文学和时代演变。我非常期待他带领大家进入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大观园。
★ 阎连科(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终于有人以其天赋的才华和力量,去推开长河的浪浊,劈剥出一条新的、更清晰的河道,让百年作品、百年史文,从那河道上部部流来,重新为读者建立起一个无尽帆船的风光。我们坐在岸上的人,眼和心都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空。
★ 史航(编剧、策划人)—— 一百年国情国运,着落在一百部小说沧桑。我们素来陌生的,他都熟悉;我们习以为常的,他偏有探究的兴趣。在一个罕有福尔摩斯的时代,我们好好追寻子东,做一个认真的华生。
★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看理想”总策划)——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光听许老师集讲梁启超的政治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我就真是拍案叫绝。就算你对文学不内行,也能图个乐。当然这个乐,有时候也是会心一笑。了解许子东的朋友一定明白我在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