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子》的智慧与领导者修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4788
  • 作      者:
    李海滨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老子 的智慧与领导者修炼》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学者文库。《<老子>的智慧与领导者修炼》重温了《老子》,并且以一种高远的眼光和超乎常人的独特方式,不断地告诉将要从事或正在从事治理工作的“领导者”们,应该怎样去进行一些必要的“修炼”。作者用自己的感受在这里说《老子》,并试图开辟出一个能够应用的特定视角,以便能够比较全面地审视一下“领导者”们所应该具有的一些修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五千余言’’的原则和智慧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自己的著述中。但是,老子留给后世的著述只有一篇,即《史记》所告诉人们的“五千余言”。然而,老子在自己的“五千余言”中,不仅阐发了经过深思熟虑的秉道之思和睿智见解,而且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思辨智慧和“反”的思想理念。
  一、依“道”而不离“德”
  老子当年曾经在被迫的条件下,勉强亲自执笔,写下五千多言,并且是一气呵成。但是,他却没有给自己的著述冠以任何名目,从而使得老子生前的唯一著述成为一部无题之文。所以,后人在修史或整理诸子之言时,通常都把老子所写的著作概括地称为“五千余言”或“五千文”。这个“五千余言”或“五千文”,指的就是老子对“道”与“德”所进行著述的经典。后来,为了更加简单明确,有人干脆就把老子著述的这部经典简称为《老子》。
  《老子》这部著作五千多字,虽说字数不是很多,但却被划分为上、下两篇,并且被后人总题名为《道德经》。《老子》被题名为《道德经》,发生于汉代。据说,成就老子的著述此名之人,为西汉隐士河上公。
  东汉末年即三国时期,东吴道士葛玄在《老子道德经序》(后来有人疑为东晋南朝道士假托之作)中道:“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好老子之言,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朝直众官,皆令诵之,有所不解数句,天下莫能通者,闻侍郎裴楷说河上公诵老子,乃谴诏使,责所不了义问之。公日,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文帝即驾从诣之,帝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贵贫贱。须臾河上公即附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之中,如云之升,去地百余丈而止于玄虚,良久,俯而答日,今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贵贫贱乎。帝乃悟之,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日,朕以不德,忝统先业,才不任大,忧于不堪,虽治世事而心敬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蒙道君弘悯,有以教之,则幽夕睹太阳之耀光。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谓帝日,熟研此则所疑自解,余注是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其人。文帝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义,而精思遐感,上彻太上,道君谴神人,特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义,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日河上公焉。”葛玄在此所提汉文帝拜见的研读《老子》之人,就是西汉隐士河上公。将“老子”的“五千文”著述进行分篇、列章、诠释、取名,皆出白该人之手。该人就是河上公,留有著作《老子章句》。
  河上公著作《老子章句》时,根据自己研读《老子》这部著作的体会和理解,把老子所写的“五千文”内容分为上、下两篇,并且梳理出八十一章。在八十一章中,从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的内容被视为上篇,从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的内容被视为下篇。河上公之所以如此划分,原因在于他认为老子著述的“五千文”,通篇要说明的东西无非就是“道”和“德”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如上篇第一章以“道”开头,到第三十七章则以“道”总结。这一部分所描述的是“道”之为本,所说明的是玄牝之门,天地之根。而下篇第三十八章以“德”开头,到第八十一章以“德”总结。这一部分所详释的是“道”之为用,所说明的是为人治世,人之应该。正是因为如此,河上公又把上篇部分看做是“道经”,而把下篇部分看做是“德经”。其目的,在于试图引导人们对老子的著述作“道”与“德”的框架性、结构性和章句性解读。由于“道”与“德”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老子的整个著述中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而且不可截然分割开来进行片面解构,所以河上公在对老子的著述进行分篇、分章和逐句解读诠释之后,又从总体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意义上,把老子的整个“五千言”著作,全称为《道德经》。
  应该说,河上公对老子著作的这种框架性、结构性的解读,即进一步把老子的著述全面地概括为《道德经》,是有道理的。而且,其逐章逐句的诠释,即使今天看来,也是到位达意而十分明白深刻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五千余言”的原则和智慧
一、依“道”而不离“德”
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三、“道法自然”应坚持的原则
四、“正言若反”充满智慧
第二章《老子》针对性箴言的蕴涵
一、“权谋”满足“关令”强求
二、“玄德”、“戒强”的告诫
三、“太上,不知有之”
四、“圣人”之“圣”
第三章“道”和“德”及其关系
一、为何由“道”及“德”?
二、“有德”而不能“失德” 
三、“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四、“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第四章领导者修炼的总诉求
一、“袭明”与七善
二、“上善”与水德
三、“川谷”与“江海”
四、上下与前后
第五章修炼要求:重视“无”形
一、“有生于无” 
二、“玄妙”实有的“无”
三、应重的无形作用
四、“无”的深刻之处
第六章修炼要求:善用“无为”
一、“无为”与“有为” 
二、“无为而无不为”
三、应行的无为之为
四、“无为”的精明之处
第七章修炼要求:注意“守雌”
一、“知其雄,守其雌”
二、“守雌”意在“尚柔”
三、应有的守雌尚柔
四、“守雌”的睿智之处
第八章修炼要求:坚持“不争”
一、“上善若水” 
二、“不争而善胜”
三、应怀的心态品格
四、“不争”的聪慧之处
第九章修炼要求:身姿“为下”
一、“大者宜为下”
二、“后其身而身先”
三、应显的身姿方位
四、“为下”的老辣之处
第十章修炼要求:平衡“损余”
一、“损有余而补不足”
二、“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三、应持的制衡方法
四、“制衡”的慎微之处
第十一章修炼要求:防止“见贵”
一、“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二、“夫轻诺必寡信”
三、应懂得自知自爱
……
第十二章修炼要求:明智“用贤”
第十三章修炼要求:慎行“求实”
第十四章修炼要求:不忘“善下”
第十五章修炼要求:创造“和至”
第十六章修炼要求:谨慎“言事”
第十七章修炼要求:持掌“法宝”
第十八章修炼要求:胸怀“韬略”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