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与母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804574
  • 作      者:
    郭占恒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占恒,男,1954年9月生于北京市通州区,1974年12月入伍,1982年2月杭州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1988年9月获中央党校经济学硕士学位,先后在海军航空兵第一机务学校和武警杭州指挥学校任教,1994年9月转业到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现任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委讲师团兼职讲师,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杭州市咨询委员等。
  在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20年来,参加了这一时期的省党代会、省委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专题经济工作会议的准备工作,参加了五年规划建议研究制定和浙江发展道路经验的总结工作,参与了省委一些重大战略部署的研究、决策和实施工作。
  自1981年在《学术研究》发表首篇论文以来,三十多年先后发表论文、研究报告以及主编和参编的教材、专著200余篇部,总计350余万字,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中心转载或其他文库收集,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十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与母亲》里的小说细节、散文里的精雕细刻,《我与母亲》以作者的形象思维描述种种表象,笔法追求细腻。《我与母亲》包括了《儿时过年》、《年关思故乡》、《三十年来相会》、《新疆印象》、《我的农家院》、《印象江南项栋辉》、《养个小孩儿有多贵》等文章。
展开
精彩书评
  ★郭占恒的这种表述风格无疑是很聪明的,在进入生活之前他首先让你抚摸生活,让你逐渐沉入一种境界,而且,最后,往往让你自己得出结论,你没有结论也不行。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从这个层面上说,郭占恒可谓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
  ——黄亚洲诗人、小说家
  
  ★郭占恒有一种可姑且称为“亲切的洞察力”的特质。敏锐而不尖锐,包容却有原则。六十岁,老郭已经到了可以回首人生的年纪了,在《我与母亲》这本自传式的散文集中,或难得或常见的人生经历在他老辣的眼光下、简朴的文笔中,显得黑白分明,大俗大雅,有声有色。劝君读一读这本书,因为书里的智慧不沉重。
  ——鲍观明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社长、出版人
  
  ★《我与母亲》中有一条路,从北京城郊的泥土地延伸,越来越宽阔,路边的风景越来越繁盛。路遥遥,尘滚滚,但低下头,看见的仍是那沾满泥巴的稚嫩双脚。《我与母亲》的力量来源于文字间的泥土与根须。我想,这也许就是郭老师坚持用“我与母亲”为书名的原因——坚持最初,才能行至更远。
  ——沈娴《我与母亲》责任编辑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与母亲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崇拜两个人:一个是伟人毛泽东;一个是凡人谷玉珍,也就是我的母亲。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好像不大合适。但是,如果没有生我养我哺育我的母亲,我就不知道毛泽东,更谈不上崇拜毛泽东了。
  母亲极为普通,然而,我来到人世间喝的第一口美味是她的乳汁,牙牙学语喊出的第一个字是叫她——妈。
  母亲没有文化,除了认识钱、粮票、布票等购物凭证,不识字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名字。然而,她谨言慎行、性情温良、从善如流,笃信好人必有好报;时时教育她的孩子要安分守己、兄妹团结、家庭和睦,不要给社会添麻烦。
  母亲一生操劳,含辛茹苦,几乎没过上一天富裕的日子。然而,她就像母鸡哺育小鸡一样,到处捉虫啄米,百般呵护,精心喂养,把她的孩子拉扯成人,阳光般地滋养着她的孩子成长。
  放养长大的孩子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一生好像只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生孩子;二是养孩子。不要小看这两件事,人口的繁衍历来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头等大事。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留下来注水冷却的五十名勇士,都是过了生育期的,这就是日本人的远见和文化。再说了,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也是母亲生的。
  母亲先后生了九个孩子,但由于那个年代食品营养和医疗卫生条件极度恶劣,只存活了六个。幸运的是,我活了下来,排行老二。在改革开放前那个提倡多生多育的年代,母亲为国家生养了六个孩子,而且五个是男孩,可以说是“英雄母亲”了。许多年以后,当她的儿子只生养一个孩子还觉得压力重重的时候,顿觉得母亲当年非常不易、非常伟大。
  母亲生我的那一年是1954年。我出生后的第十三天,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著名的五四宪法。可那时候,与我有关的,只记得母亲由旧社会的家庭妇女变成了新社会的公社社员,不停地参加由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委实忙得很。由于爷爷、奶奶去世早,父亲常年在北京同仁堂工作,半个月才回趟家,所以,家里的里里外外,就都是靠母亲一人操持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京郊农村还很贫穷。我所在的通县城关公社杨庄大队杨富店小队,当时还没有电灯、电话、自来水,也没有什么托儿所、幼儿园,六个孩子的成长主要靠放养。每天,母亲天不亮就从炕上爬起来,摸黑点火烧饭,把孩子们稀里糊涂地喂饱,然后出工到生产队里干活。孩子们就放在家里,大门一关,由大的带小的,任凭满院子爬、满院子跑。母亲中午歇工时,赶回来给孩子们抓弄点吃的,自己再随便填扒几口,又去干活,直到晚上收工时才回家做饭,照顾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孩子就是这样放养长大的。什么胎教、什么早期智力开发、什么学前教育,统统没有,就是一个字——玩。
  玩也是瞎玩,逮什么玩什么。我们看院子里爬的蚂蚁列队,看树上掉下来的“吊死鬼”走路(一种会吐丝、一曲一直行走的虫子),跨上板凳当马骑;或摘下一片树叶,放在空拳的手上,然后把它拍响;或在黄胶泥土上撒尿和泥,做成两边厚中间薄的泥盆,还要在盆底上吐上几口唾液,然后猛地往地上一摔,听清脆的响声。稍大一点的时候,就开始玩糖纸、拍烟盒、弹玻璃球、推铁环、打杆儿、粘知了、掏鸟窝、扑蝴蝶、捉蝈蝈、罩蜻蜓、逮蚂蚱、斗蟋蟀,以及下河游泳、摸鱼抓虾了。
  放养长大的孩子,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充分享受着童年的乐趣。现在西方的家庭教育,任凭孩子摸爬滚打,自由成长,使孩子们的天性充分释放,可能也是学我母亲的做法。不同的是,人家是有意为之,而我母亲是生活所迫。当然,放养长大的孩子带来的“后遗症’’是,读书晚,智力开发迟,大好的时光都玩掉了,也许注定一生难成大气候。一次,著名经济学家单东教授,邀请我参加浙江民营企业家颁奖活动,谈起他四五岁时读私塾,熟背四书五经,十五六岁时就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听得我十分汗颜。看来,我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
展开
目录
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读郭占恒散文 黄亚洲
我与母亲
儿时过年
年关思故乡
文昌过年
婚礼上的祝词
三十年来相会
高考纪实
浓浓井冈情——记井冈山干部学院
大有庄100号院——我所知道的中央党校
慢的遐想
体验日本
走进台湾
三国纪行
新疆印象
想不到临沂这样好
行走山西
再访安徽
我的农家院
老郭的尴尬事
拼将一生为信仰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探索者
印象江南项栋辉
牛人李春波
养个小孩儿有多贵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