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中国茶 茶史·茶趣》:
传说,神农生下来就有个像水晶一样透明的肚子,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他尝百草的时候,能看见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以此来判断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有一天,神农吃到了一种开白色小花的树叶,吃下去以后,开始觉得嘴里有些苦,但奇妙的是,后来竟有些甘甜,而且肚子里有毒的食物也被这种树叶的汁液清除干净了,于是他将这种树木称作“茶”。从此,每当他尝百草中毒时,便将随身带着的茶树叶吃下去解毒。以后,神农将这种茶树叶介绍给其他人,把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病毒灾害中解救出来。
神农的舌头只能尝出味道,无法看清草药对人身体的影响,有了水晶肚和茶叶的帮忙,确实方便和安全了许多。但有一次当他把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的时候感到肚子里非常难受,接着,他看见自己肚子里的肠子像出轨的火车一样一节一节地断开。原来他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可惜他还没来得及用茶叶解毒,毒性剧烈的“断肠草”便夺丰了神农的毕命.你知道谁是第一个科茶树的人吗?根据记载,有个叫吴理真的人是世界上最早种茶树的人,他曾在四川的蒙山上清峰亲手种下了七株茶树。
有一天,吴理真拾好柴后,累得口干舌燥,于是他顺手揪了一把野生茶树叶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吃完后渐渐觉得口不渴了,疲倦的感觉也消失了……顿时觉得这个野生茶叶非常神奇。于是,他又从树上摘了一些茶叶带回家中用开水冲泡,让生病的妈妈喝下。
结果妈妈喝了几天后病情竟然好转,身体康复了。
从那以后,遇到谁家有人病了,吴理真都会泡茶叶水给他们喝。可惜野生茶树并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治病救人的需要。吴理真开始下决心自己来种植茶树。
为了采摘茶种籽,吴理真跑遍了蒙山,把野生茶籽捡回家;为了选择播种茶籽的地方,他翻越蒙顶的山山岭岭,对野生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认定蒙顶五峰之间雨量充沛,土质肥厚,云遮雾绕,所以最适宜茶树生长。为了种茶,吴理真在荒山野岭上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垦荒地,播种茶籽,管理茶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理真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了株株嫩绿、茁壮的茶树,成功种植了茶树,开辟了成片的茶园。从此以后,他的父老乡亲们再也不愁没有茶喝了。他把亲手种的茶叶熬成汤,给乡邻百姓们喝,给许多人祛疾除病,使不少人由此身体强健起来。
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燧人氏发明了取火的方法。有了火以后,食物从生吞活剥着吃发展到煮熟了吃。茶叶也从生嚼着吃发展为煮着饮用,可以说这是茶叶最早的饮用方法。
根据古书《广雅》的记载,当时,湖北、四川一带的人们还把成熟的茶叶加工成饼状,等到要喝时,先将茶饼在火上炙烤,然后敲碎、碾成末,再后放到锅里煮,或放在瓷罐里用沸水冲泡,同时还要添加葱、姜、橘皮等一些调味作料。喝的时候,是把茶叶和调味料连汤一起吃下。这种吃法类似我们现在喝的蔬菜汤。
到了唐代,饼茶制作仍然非常普遍,只是加工方法更精细,煮饮的方法也更加讲究。
唐代的煮茶又叫煎茶。煮茶之前,一般要做一些准备。如先把饼茶放在火上烤一会儿;接着,放入茶碾中碾成茶末;再用筛子筛选出精细的茶叶末;最后,将茶叶末放在纸袋中备用。
唐代茶圣陆羽《茶经》有记载,煮茶的水温非常关键,根据水沸腾的不同程度,称为“三沸”。煮茶的时候,要准备好炉子和锅,锅中放入适量的水。等烧到锅里的水泡像一颗颗鱼眼,也就是“一沸”时,按照锅内的水量放入适量的盐;等到锅里的水像一串串珍珠往上涌,也就是“二沸”时,用勺子舀出一勺水备用,然后在锅里加入之前碾碎了的茶叶末;等到水完全沸腾,也就是“三沸”时,把先前舀出备用的水倒入锅里,使水不再沸腾,这叫“止沸育华”。这时茶就算煮好了。可准备好茶碗,把煮好的茶汤用勺子分入茶碗,分茶时要注意分得均匀。然后,可以慢慢饮用了。
唐代以后,煮茶法逐渐不再流行,只有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以盐、酪、椒、姜与茶同煮的习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