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骨架线生成:对于提取的双线河流,根据河流边线、河宽等辅助信息,自动或人机协同生成河流骨架线。
连通处理:把同一条河流因附属设施、水库或湖泊等因素影响造成的河流间断,通过增加辅助线的方式,实现连通。
拓扑检查与处理:对河流数据进行属性、代码及拓扑关系检查与修改,自动重建拓扑,并构成连通的河流网数据。
编码:处理后的河流实体数据可根据《中国河流代码》(SL249)要求进行编码赋值。
(5)居民地实体。
居民地面:对提取的构成居民地实体的面域,进行属性、代码和实体界线一致性的检查与修改;对未构面域的居民地实体,以轮廓线为基础重新构面;若因道路边线、河流边线为界造成界线不完整的情况,增加辅助线。
编码:处理后的居民地实体数据可根据《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要求进行编码赋值。
2.影像数据
1)组成
以航空摄影影像、航天遥感影像等数据源为基础,经匀色、反差调整、重影消除和镶嵌等处理,形成的栅格数据。影像数据分辨率通常包括30m、15m、5m、2.5m、1m、0.5m和0.2m。影像数据一般按一定尺寸裁切,形成多级瓦片数据。
2)数据源
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影像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30m、15m、5m和2.5m分辨率;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影像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1m或0.5m分辨率;市(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影像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0.5m和0.2m分辨率。
3)提取
影像数据的提取内容可根据影像数据地面分辨率的大小,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选择分辨率间隔适宜的各影像数据。
影像数据的提取方法根据范围及分辨率,通过叠置运算,选出所有涉及的图幅、区或块影像数据,并按范围进行裁切。
4)加工
影像数据的加工包括影像处理、地名注记和瓦片生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