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闻主体论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42434
  • 作      者:
    杨保军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杨保军,博士,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工程”首席专家;《国际新闻界》副主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新闻传播学类三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奖、一等奖、优秀奖获得者,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代表作有《新闻事实论》(2001)、《新闻价值论》(2003)、《新闻真实论》(2006)、《新闻活动论》(2006)、《新闻精神论》(2007)、《新闻本体论》(2008)、《新闻道德论》(2010)、《新闻理论教程》(2004、2010、2014)、《新闻理论研究引论》(2009)、《新闻观念论》(2014)等专著与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关系论视野中,对新闻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新闻信源主体、控制主体、新闻影响主体等的基本关系,做出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和看法。本书为“新闻主体”研究提供了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框架,设定了新闻主体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为新闻主体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新闻主体论》:
  (3)良性的新闻控制是不断扩大公众知情范围、增加新闻自由度的控制,而不是相反。不断减少约束与限制,扩大知情权利与新闻自由权利的范围,是新闻控制应该追求的目标,如此,社会才能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宽松,越来越民主,社会大众才会越来越舒心畅快。因而,一定社会一定要对新闻控制本身进行控制,对新闻控制权力本身要做出限制。受不到严格控制的权力不仅会腐败,也会肆无忌惮;一些新闻控制行为,或是遮遮掩掩,或是威权高压,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把人们的正常批评、质询统统归入“滥用新闻自由”权利而加以限制,从而堵塞了言路,损害了人们的正当权利,不仅会对社会大众造成伤害,也会对正常的新闻秩序造成负面影响。人们应该充分注意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领域的缺失,就会产生更专制和压抑的控制制度。”事实上,在现实社会的不少情况中,人们确实看到,作为新闻控制主体的政府、政党,常常对公众通过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或公共人物的言论、行为进行的公开批评、公开辩论加以或明或暗的、或强硬或柔软的控制,这其中有些事正当的有些是不正当的,有些符合宪法精神,有些则有悖宪法精神。一言以蔽之,有些可能是合理的自由限制,有些则违背了新闻自由精神,不利于知情权利、新闻自由权利的不断扩大。
  总括起来说,控制主体施行新闻控制时,不能把控制本身当作目标,当作约束限制人们新闻权利的手段,而是要把新闻控制的目标设定为:保障和维护人们的知情权和新闻自由权利;通过不断改进新闻控制来不断扩大人们的知情权和新闻自由权利;任何新闻控制规则规范、方法手段的使用,都要提供正当合理的根据和理由,否则就不能使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新闻控制权力的使用都要慎重,防止控制权力的滥用,要对新闻控制权力的使用做出必要的限制,在总体方向上是不断减少新闻控制。
  第三,在社会目标上,新闻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社会舆论的方向(性质)和强度。作为重要的社会控制方式与手段,控制主体对新闻控制的使用,主要目标在于将社会舆论控制引导在自己希望的方向上和强度范围内,并希望社会大众能够按照控制主体期望的方式进行社会活动。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正当的、合理的、优良的新闻控制,恐怕不仅是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控制主体期望的方向上或强度范围内,正确的舆论并不等同于控制主体同意的意见、认可的倾向、期望的舆论。优良的新闻控制,在社会目标上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
展开
目录
导论:新闻主体——新闻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处

第一章 新闻主体
一、新闻活动的基本结构 叭
二、新闻主体的构成
三、新闻主体的活动逻辑

第二章 新闻传播主体
一、新闻传播者构成方式的历史演变
二、共同主体时代不同类型主体间的关系
三、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内部的构成及其关系
四、非职业主体的构成及其不同主体间的关系

第三章 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收受主体
一、新闻收受主体的构成与演变
二、传收关系是新闻活动的核心关系
三、传收关系的历史演变
四、传收主体关系的可能模式

第四章 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信源主体
一、新闻信源主体
二、新闻传播主体与信源主体间的关系
三、民众新闻中的“源一传”关系特征分析
四、民众新闻“源-传”主体关系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 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控制主体
一、新闻控制结构分析
二、新闻控制的基本目标与应当追求
三、新闻控制的基本手段
四、传播主体与控制主体间的关系

第六章 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影响主体
一、新闻影响主体
二、影响主体影响传播主体的基本手段
三、新闻传播主体与影响主体的关系
四、面对“影响”的应当

第七章 全球共同新闻传播主体的形成
一、全球职业新闻共同体的含义
二、全球职业新闻共同体的形成
三、全球职业新闻共同体形成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