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找新的学术空间: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6412
  • 作      者:
    王列耀,颜敏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列耀,湖北武汉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戏剧的悲剧意识》《隔海之望: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望”与“乡”》《困者之舞:印度尼西亚华文文学四十年》《趋异与共生——东南亚华文文学新镜像》《文学及其场域:澳门文学与中文报纸副刊(1999-2009)》等学术专著多种,主编“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颜敏,女,湖南涟源人,文艺学博士、博士后。先后在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复旦大学求学,现为惠州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与海外华文诗学研究,出版《在文学的现场》等著作3部,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境内外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的交互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新的学术空间。《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寻找新的学术空间 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梳理了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关系历史和互动方式,探究了汉语传媒介入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评论和诗学建构的广度与深度,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问题,以期引发海外华文文学界对传媒问题的重新思考和深入探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寻找新的学术空间 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三 大众视野下的文学传播——《台港文学选刊>
  在有关“华文文学”的大陆文学期刊中,《台港文学选刊》的独特性在于其读者定位的广泛性,它既没有放弃读者中的研究群体,又着力于在市场上立稳脚跟,为普通读者服务,是受众定位极为广泛的大众型文学期刊。因此,从《选刊》的运作来考察大众视野下大陆文学期刊对“华文文学”的传播及其效应,就具有典型意义。
  (一)随机应变——大众型文学期刊的历史
  大众类文学期刊的特点不止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通俗性,更体现在介入文化市场时所衍生的应变意识与能力。1982-1983年,《福建文学》开辟了一个[台湾文学之窗]的专栏,很受读者喜爱,编辑们大受鼓舞,便着手筹办一个专门刊载台湾、香港等地文学的刊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1984年9月,《台港文学选刊》双月刊以《福建文学》副刊的形式在福州面世。1985-1988年,《选刊》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更显个性,作为大陆第一家“华文文学”的专门性刊物,此阶段的《选刊》常以专题专辑形式对作家或文学现象作系统评介,但其整体风格的大众化却是显然的。期刊封面为电影明星或时尚女性照片,整个装帧趋向大众化;受出版市场的“台港通俗文学热”影响,三毛、琼瑶、亦舒、张爱玲、林燕妮、张君默等正在大陆走红者的作品也是《选刊》的刊载重心;[漫画一页]、[影视一瞥]、[银幕内外]等“泛文学”类栏目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特色专栏。《选刊》的“泛文学、通俗化”发展路径,也确保了其读者群体的广泛性,从工厂工人、学校教师与学生,部队官兵、政府机关成员到部分农村读者,均在《选刊》的读者群中占一定比例,其月发行量也稳步提升到40万左右。
  1989-1994年,《选刊》作出了较大调整,它既在贴近读者群体中有较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研究者,也没有放弃由中大学生、工人等组成的普通读者群,由此更鲜明地表现出了兼顾雅俗的倾向。为适应信息流动加快的时代语境,《选刊》缩短了出版周期,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在刊物内容方面,采取一刊多版的出版形式——即整体风格(突出表现在封面上)基本统一,文本的内容倾向在不同月份稍作变动,形成不同版本,以满足多样化的读者需求。1989-1992年,《选刊》采取单双月分版的方式,逢单出综合版,逢双出中长篇小说专号。单月版本多以专题专辑形式组稿,更为关注“纯文学”创作,兼有相当分量的文学评论,是富于学术研究意识的文学传播,而双月版本为注重可读性和当下性的言情小说与传记文学,是适应普通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1993年,受发行量下降及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页数减为76页,每月分为不同专题专号出版,出过新生代作家、幽默作品、女作家、纪实文学、文学夫妻、问题小说、言情小说、旅外作品等专号,呈现出流动多变的风貌。1994年,《选刊》容量稍有扩大,页数升为80页;应不少读者呼吁增加写实性文学的要求,单双月重新分版,单月为综合版.双月为纪实文学版,基本保持了一雅一俗的变化节奏。此一阶段,《选刊》的发行量虽上下跌宕,月发行量平均保持在4万左右,仍属赢利状况。
  ……
展开
目录
序言: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发展与转型

第一章 境内文学期刊与“媒介”视角
第一节 文学现场:“选择性传播”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时代语境、受众需要与文学传播
第四节 媒介与文学:载体或结构性因素

第二章 境内文学期刊与“华文文学”
第一节 “华文文学”传播的重要媒介
一 首起之功
二 传播优势:速度与流量
三 刊中有书:引导方向
第二节 “华文文学”的结构性因素
一 文学期刊与“华文文学”的大众化
二 文学期刊与“华文文学”的经典化
三 文学期刊与“华文文学”的学科化
第三节 传播的基本阶段与主要趋势
一 窗口期(1979-1984年)
二 高峰期(1985-1988年)
三 转型期(1989-1993年)
四 整合期(1994-2002年)
第四节 期刊策略与“华文文学”
一 学术视野下的文学传播——《华文文学》研究
二 纯文学视野下的“华文文学”——《收获》[朝花夕拾]栏研究
三 大众视野下的文学传播——《台港文学选刊》
四 《四海——世界华文文学》的“世界性”及其限度
五 征文评奖中的“中国意识”

第三章 作为“引桥”的《香港文学》
第一节 《香港文学》在“殖民地”语境中的崛起
一 “殖民地”语境中的文化氛围
二 刘以鬯与《香港文学》的诞生
三 《香港文学》的办刊宗旨
第二节 《香港文学》与“香港文学”
一 《香港文学》与香港作家
二 “香港品牌”新动作
第三节 《香港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
一 《香港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关注
二 凸显“文化”的东南亚华文文学
三 推介北美华文文学“经典”
四 新动向:亦编亦谋“弱势”区域华文文学发展

第四章 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副刊与1990年代马华文学
第一节 参与的政治:华文报纸与华人话语权
一 “为承认而斗争”:华人社会与华文报纸
二 时间帷幕:《星洲日报》、《南洋商报》
三 文艺副刊:夹缝中的文化空间
第二节 马华报纸副刊与作家代际演变
一 副刊改版与秩序重构
二 文学专辑、专栏与“新生代”
三 文坛论争与副刊运作
第三节 马华报纸副刊与新生代写作
一 文艺副刊与新生代诗人
二 栖身于副刊的新生代小说
三 副刊“换帅”与新生代散文
四 副刊语境中的文学论争
第四节 “花踪”与新生代群体的崛起
……
第五章 《美华文学》与北美华文文学
第六章 北美华文网络与“华文文学”
第七章 消费语境下的大众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以虹影为例
第八章 传媒在海外华文文学场域的重新定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