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艺品》:
皇家文化 云锦自生产以来就主要为上层统治者服务。元、明、清时期,云锦的发展达到鼎盛,成为皇家御用品。清代皇室内务府特设江宁织造局专司织造皇帝龙袍冕衣、后妃凤衣、凤冠霞帔、宫帷帐幔、马褂旗袍、文武官员补服、宫廷坐褥、靠垫等御用品,以及高级华贵的衣裳和绚丽璀璨的装饰品。
云锦的图案纹饰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内涵。历代帝王自命“真命天子”,受命于天,驾临人世,统治众生,于是在服饰上大量使用传说中的神兽“龙”的形象,非帝王不准用,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光绪皇帝御用龙纹褂,在石青色素缎上,于前胸、后背、肩部织团花五爪正龙、前后襟织团花坐龙、袖端织行龙,褂端和下摆斜向排列曲线形水脚,水脚上层叠八宝瓶,除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外,还隐喻着“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冕服只有皇帝、太子、亲王们用之,公侯以下品宫不得用。文武官员的服饰也有森严的等级差别,最明显的区别标志是补子图案。
吉祥文化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云锦的图案纹样集中国吉祥文化之精粹,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中对幸福的热切向往。吉祥图案多采用象征、比拟、寓意、谐音等手法来表现,如石榴内多子实,象征多子多孙;牡丹花型丰满娇艳,富丽华贵,象征富贵;松树树龄极长,有松寿万年之说,古代又称鹤寿千年,故织造松、鹤图以象征长寿。有的纹饰赋予题材拟人化的性格,如梅花孤高挺秀,耐寒抗雪;松树高大挺劲;竹子虚心有节。故将松、竹、梅比喻为“岁寒三友”。又如将梅花、竹子和幽香沁人的兰花以及素雅高洁的菊花合称“四君子”。
童子攀枝莲妆花缎,童子手持莲花,作攀登状,取材于宋代“童子戏桃”图案,寓意飞升腾达。红地织金吉庆双鱼妆花缎是清代的民间用料,取材于传统的吉祥纹样。图案中的盘长以八结谐音“吉”,磬谐音“庆”,双鱼则谐音“余”,寓意吉庆有余。而桃子、佛手、石榴,则分别象征福禄三多,即多寿、多福、多子。这种借物象征和取物谐音的表现手法在美化锦缎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心灵慰藉,寄托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脉相承的织造工艺 我国提花丝织品的生产历史悠久,3000年前就发明了提花机。云锦传统生产工艺集成了我国古代织锦提花技术并有所发展。《天工开物》一书中所记载的提花机与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大花楼木织机基本一致。
“调丝”“经具”“花本”等各环节所描述,也与云锦传统生产工艺相似。这说明今天的云锦生产工艺,与我国古代丝织提花工艺一脉相承。手工织造的云锦是织锦中最为珍贵的上品,其技艺可作为中国古代织造工艺的典型,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当代。其“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等织造工艺和“逐花异色”艺术风格所代表的流派在中国独树一帜,至今不能被现代机器代替,在世界范围也属罕见。
云锦的大花楼织机从历代的织机形态中汲取了经验,由近两千个部件构成。在云锦的织造过程中,需要拽花工与织手两个人在织机上下互相配合,一天也只能完成5~6厘米的匹料,确实称得上是“寸锦寸金”。
织造时,坐在花楼上的是拽花工,负责提升经线,根据花本控制图案的顺序;楼下织工便在这一基础上,按照配色口诀选配色彩,分段完成局部的挖花盘织,这样一来,即使纹样重复循环,配色上也不会发生雷同的现象。
云锦技艺的传承者 作为云锦的传承者,需要的不仅是技艺方面的卓越才能,还有对云锦文化探索传承的责任心。他们都是云锦技艺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用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云锦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
邬悉尔,掌握了云锦设计的精髓,并以浓厚的设计功力和艺术造诣成为业界的翘楚,2008年11月被授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其作品有吉祥寓意的《五福送子》等。
郭俊,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研修装饰绘画、壁画艺术及东西方美学。其作品《万寿中华》,整幅图布满了传统的吉祥图案,一艘巨型龙船迎着红日昂首奋进在滚滚波涛之上,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的丹顶鹤围绕在龙船四周,翩翩起舞,大海、远山、彩霞交相生辉,岸边有千年松柏等珍奇花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