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是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
《走在经济前沿的人 亚当·斯密》作者将当代仅见的18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思想家亚当·斯密的书信、著作及一生经历的诉说集结成书。语言简练、结构紧凑。
《走在经济前沿的人 亚当·斯密》:
1740年被提拔的不是斯密的父亲,而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与斯密同名的堂兄。在钱伯林《英国通史》中记载:在1734年~1741年,斯密的堂兄一直是柯卡尔迪海关的审计员。而1741年之后,亚当·斯密的名字被冠以外港总监察长,而不再以柯卡尔迪海关审计员的身份出现,这正暗合了麦科什博士所引用的消息。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斯密作为一个致力于彻底废除海关系统的人,他的家族却与这个部门密不可分。他的父亲及我们所了解到的他的堂兄弟,包括他自己都是苏格兰海关的官员。
而斯密的母系亲属家族却和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斯密的舅舅斯特拉森德利的罗伯特·道格拉斯,以及他的三个舅表兄弟都是军官。同时,他的另一个表兄弟、在皮特劳附近有一处庄园的斯基恩也是军官,并担任过陆军上尉。此外,他的亲戚中还有当时著名的军事指挥官陆军上校帕特里克·罗斯。而和他同名的堂兄的父亲,不仅一手安排了斯密父亲的葬礼,还一直以斯密一家好友的身份承担起了照料斯密的责任,为他提供了父亲一样的庇护。由于父亲的早逝,母亲在他的生命中至关重要,始终都是斯密生活的中心。在斯密的童年时期,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长大后,斯密仍然把母亲作为自己的导师、朋友,斯密对母亲始终怀着美好的无比尊敬的感情。曾经很可能借宿在斯密家一段时间、厄金斯大法官的哥哥、聪明而机敏的巴肯伯爵,非常清楚地了解斯密最后30年的生活,他说斯密的母亲是最能了解斯密的人了。斯密小时候身体很孱弱,喜欢一个人待着,从小就养成了独自出神和自言自语的习惯,而这些习惯让他纠结一生。
当时,曾流传着一件斯密童年的传奇故事:斯密四岁那年,有一天在去利文河岸斯特拉森德利的外公家的路上,被一群流浪的吉卜赛人骗走了,家人找不到斯密,急得团团转,到处打听斯密的下落。不久,一位绅士告诉斯密的家人,他在前面几英里处看见一个吉卜赛妇女带着四岁左右的小孩,那个小孩哭得很厉害。侦查人员顺着绅士说的方向急忙去寻找,并最终在莱斯利树林追上了那个妇女。那个妇女一看有人来追,赶紧丢下孩子逃走了。就这样,斯密被平安地送回到母亲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亚当·斯密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壮,等到了入学年龄,他进入了当时苏格兰最好的中学之一——柯卡尔迪市立学校。
柯卡尔迪市立学校的校长戴维·米勒也非常出名。斯密大概在1733年开始学习拉丁语。当时《尤特皮斯》(Eutropius)是拉丁语的初学教材,斯密使用过的这本书现在保存在坎宁安教授那里,上面留有斯密的签名和日期。1737年斯密毕业,可以说,斯密在读大学之前至少学习了四年的古典文学。
演出戏剧作为当时苏格兰中等学校非常普通的训练,非常盛行。斯密的古典文学教师米勒是一个前卫人物,他自己写剧本,然后让他的学生们演出。长老会非常反对这种方式,于是竭尽全力地阻止他们。而拥有学校管理权的市委员会却是学生们的支持者,市委员会不满长老会的干涉,不仅在演出时亲自到场,还为他们修建专门的舞台和礼堂。
……
第1章 柯卡尔迪:美好的少年时代
第2章 格拉斯哥大学: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涯
第3章 牛津大学:略带遗憾的大学生活
第4章 爱丁堡大学:授课生涯
第5章 完美回归: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第6章 尽职尽责的大学管理者
第7章 友情:格拉斯哥的优厚馈赠
第8章 小时代:爱丁堡之纪
第9章 名噪一时的《道德情操论》
第10章 值得纪念的首次伦敦之旅
第11章 格拉斯哥大学:最后的授课生涯
第12章 图卢兹的哲学思考
第13章 日内瓦的有效考察
第14章 巴黎:与哲学国王的友情
第15章 游历之终结:回归伦敦
第16章 柯卡尔迪:宁静的乡下写作生活
第17章 伦敦:携著而来推销设想
第18章 惊世之作:《国富论》问世
第19章 最亲密朋友休谟的离世之殇
第20章 赴伦敦任职海关专员
第21章 爱丁堡的天伦之乐
第22章 书信里的争锋
第23章 爱尔兰自由贸易之争
第24章 享誉海外的《国富论》
第25章 斯密独特的文学评价
第26章 政治立场及美国问题
第27章 苏格兰:与伯克之谊
第28章 人口之查
第29章 最后一次访问伦敦
第30章 热情的主人
第31章 《道德情操论》的修订
第32章 默默无闻地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