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5734
  • 作      者:
    姜鹏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姜鹏,浙江宁海人。200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专门史方向,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史学、《资治通鉴》等。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帝王教科书: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同名书籍均已出版),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另著有学术专著《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张岂之、李君如合力推荐!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姜鹏新力作!
  修身,齐家,治道三大主题解析中国历史上的为政之道!
  《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从修身、齐家、治道三个层次,围绕《资治通鉴》,解说中国古人施行德政的关键点,有助于今人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为了让现代读者能更方便地了解《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著作,让沉淀的历史智慧发挥作用,撰写了《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这本小书,以修身、齐家、治道三大主题对《资治通鉴》进行了解读。
  希望这样的解读,能在注重道德净化的今天,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素质有所帮助;同样希望它能在生活、工作各方面,为今天的广大读者提供借鉴与帮助。
展开
精彩书评
  ★“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这是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时选材的标准,也是《资治通鉴》充满政治智慧、值得一读再读的原因所在。姜鹏是专业的史学研究者,对《资治通鉴》有深刻的理解,他的这部《德政之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从修身、齐家、治道三个层次,解说中国古人施行德政的关键点,有助于今人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张岂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教授)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给帝王看的,这本《德政之要》是给大众读者尤其是领导干部看的。在离开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把掌握全国政权看作是“进京赶考”,并以历史教训为鉴戒,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执政,对于执政党来说,确实是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资治,足以扬德政。古人尚且懂得历史中的智慧可以为后人治国之用,今天的干部更应该学习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在为民执政中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提高自己的施政能力。
  ——李君如(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
  二、慎独与现代生活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朱熹之说,道者,日用事物当然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是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
  ——真德秀《大学衍义》卷二十九
  “杨震拒金”的故事,更贴近“慎独”的第一层含义,我们可以称之为“暗室中的慎独”。“慎独”还可以有第二层含义,即并非处于“暗室”的情况下,外在约束力仍然缺位,人们应该如何自我约束?从这个角度看“慎独”,除了官员操守之外,我们还可以引申出一些对现实生活常见现象的思考。
  商家时常标榜的“童叟无欺”,与“君子不欺暗室”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强调“慎独”。相同的是,两者都强调硬性(或显性)约束力缺位的时候,人应该如何恰当处理自己的行为。所不同的是,商家无论能否做到“童叟无欺”,他的行为都不是“暗室”里的行为。每个菜贩子都谙熟讨价还价之道,但他不会对每天跑菜场的大妈漫天要价,因为他非常清楚,这样做除了浪费时间和招来大妈一顿训斥之外别无成效。而当一名商贩面对连人民币面值大小都闹不清楚的小孩儿,或是耳聋跟花的老人,他若能做到每笔交易都无愧于心,我们就会评价他为诚实守信。
  这些是人人都知的道理,浅显简易。问题在于古人常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说命》)。知是一回事,行是另一回事。我们把角度切回到生活中常见的,几乎每个人都会碰到的场景。根据生活经验,开车的朋友大半以上怕安装在车行道上的摄像头。那些摄像头可以记录下驾驶违章和道路不文明现象。那么问题来了,假设这名司机无时无刻不严格遵守交规驾驶,把驾驶文明作为一种人格精神,那么他还需要怕摄像头吗?所以把多数驾驶员怕摄像头这个现象反过来理解,其实说明在当下中国,很多人还不愿意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尚未意识到要把文明驾驶内化成自身素质。
  即便没有红绿灯,也应在人行道前礼让行人。即便没有摄像头,看到红灯也应停下来。在没有显性交通监控的约束下,也能做到驾驶文明,不也是一种“慎独”吗?所以《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朱熹解释说,因为“道”就在日用生活之中,故而不可须臾相离。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妨把古人所说的“道”理解为对文明规则的遵守,那么对于这套规则的“慎独”态度,就不仅仅是身居高位的官员的事,也是我们每个普通公民的事了。
  人性是善还是恶,是一个纠缠不清楚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假设人人都坏,但要每个人都做到文明自觉,也的确不容易。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个人自觉文明程度越高,社会管理的监控措施可以越少,社会管理的成本自然也就下降了,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提高民众福利。这是由文明自觉引领的良性循环。相反,文明自觉程度越低的社会,社会管控措施越复杂。而从人性的角度讲,没有人自甘于被监管、控制。对那些管控措施抱怨最多的,恰恰又是不愿意自觉履行文明规则的人群。对于这个群体来说,社会就在管控与抱怨的恶性循环中运转。故而社会是否祥和,不仅关乎每个人,也要求每个人对其尽责。这就是古人“慎独”理念为何直至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原因。“慎独”理念要求人们把道德、伦常、法纪不仅仅当作一种外在规范,而是要把它们化作内在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遵守文明法则也应出于内在需求,而不仅仅是出于对惩罚的畏惧。对此,我们每个人都肩负重任。
  ……
展开
目录
序言:我们为什么读《通鉴》

修身篇
正己以化人
一、从自己开始
二、榜样的力量
三、教化“梁上君子”
君子慎独
一、暗室中的自律
二、慎独与现代生活
三、远离的智慧
四、作为公德的慎独
胸有大局
一、作为品德的大局观
二、作为能力的大局观
三、作为担当的大局观
四、颜真卿的担当精神
五、算尽机关不如意
贞信与担当
一、对是非的坚守
二、非知之为难,惟行之为难
三、贞信之人必有担当
四、直道而行的余庆
约束的涵养
一、公权岂能私用
二、挟私必败国事
三、居功不傲真大臣

齐家篇
德在才先
一、娄师德包容狄仁杰
二、如何选择继承人
三、癫狂:覆亡的前奏
四、三家灭智伯
五、司马光的人才观
子弟教育
一、班固之死
二、姚崇的失败
三、祸福相倚
四、迟到的教育
俭以养德
一、俭约与德行
二、“何氏无遗种”的教训
三、留德不留财
家风与家史
一、都是太太惹的祸
二、骄奢诱导覆灭
三、张安世齐家

治道篇
天下为公
一、裙带亡国
二、何以要谈“天下为公”
以人为本
一、“民本”传统
二、没有人,没有一切
三、是民,不是敌
四、舍己从人
依法治国
一、法的意义
二、守业的关键在守法
三、以私忿挠法的魏文帝
四、规则自身的价值
文化的力量
一、特殊视角中的光武帝
二、邓太后的秘诀
三、文化与国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