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生存的哲学》:
五、次功能模拟法
类比和模拟方法对控制论的创立起了很大作用,它又把模拟方法发展到功能模拟的新阶段。功能模拟法来自传统的模拟法,又不同于后者。史前农业研究的次功能模拟法来自前二者,又不同于前二者。它的特点是:
(1)传统模拟模型是研究手段,功能模拟的模型是目的。次功能模拟的模型是目的也是手段。
(2)传统模拟是形态的模拟,功能模拟是功能的模拟,二者在时间上是同时的。次功能模拟是用现在模拟过去,在时间上是不同的。
(3)传统模拟要求模型与原型相同,功能模拟运用黑箱理论,不追求二者相同。次功能模拟要求模型近似原型的某个方面再加上逻辑推理。
美国考古学界曾用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模拟试验栽培作物,用铲翻地,用石镰、石刀或蚌镰收割,模拟试验一个人在荒地上种植作物可以收获多少粮食,以此推算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力和是否能维持个人生活。就石器来说,用的是出土的石器,这跟原型是相同的。但自然环境可能有差别,种籽也有很大差别,而体力的差别就更大了。这种历史模型的模拟,只能求得一个近似值,误差是很大的。
在研究玉米的野生种时,用的也是次功能模拟法。人们知道,现在栽培种的玉米都是由几片较硬而厚的穗叶包裹着的,几百粒种籽长在一个轴上,要播种繁殖显然是不可能的,可以想见原始的野生种并不是这样的。但野生种玉米是怎样的呢?几百年来争论不休。1492年(哥伦布到美洲)之前,欧洲大陆没有玉米,但欧洲学者并不承认,而美洲又找到野生种。1948年和1950年,狄克(Dick)等在新墨西哥的Bat洞穴发掘,发现有一些玉米轴,长约2~3厘米的硬壳玉米(Popcorn)(经14C测定年代为3600BC,形体小,受热即自行爆开)和豆荚玉米(花苞半包着)。曼格尔斯多夫(Mangelsdorf)用这两种植物杂交,作古代型玉米的遗传再造(genetic reconstruction)试验,经过反复多次杂交的硬壳玉米,最后培育出一种带小壳的新的杂交型,种籽长在茎上部的节上,外面裹着玉米穗软片。这种再造的杂交祖先种,成熟时并不是全部被外壳包裹着的,它撒种有两种方式:一是从易脆的枝上落下;二是从高位的玉米穗上落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