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对碰与对话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421653
  • 作      者:
    陆新之主编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你一定很少看书了,因为累;杂志也懒得看了,因为忙。

  但你依然在看和读:早起的枕畔,浴室里面,午饭后的瞌睡间歇,临睡前的挣扎,你不时点开的手机屏幕上……

  我们不能给你阅读的理由,但我们知道,有些内容可以让你的朋友圈更优雅。

  我们不能拼接你碎片化的时间,但我们相信,有些阅读可以让你放慢脚步,哪怕只是假装。

展开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陆新之,商业观察家,亨通堂文化传播机构的创办人之一,北京华育助学基金会理事。他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商业环境的转变和解读企业案例。他的新作有《电子商务创世纪》《只有一个王石》与《做马云的下一个对手》。他曾出版有《王石管理日志》《王石是怎样炼成的》《巨商是怎样练成的》《总裁论道》《解读郎咸平》《有钱好好用》《中国式企业联盟》和《理解今日中国的财经文本》等书。其作品长期在财经图书领域有稳定销售量。他还是多个主流媒体栏目——包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湖南卫视、内蒙古卫视、贵州卫视、山东卫视、腾讯网与中国经济网的嘉宾。他还参与了网络财经剧“拆弹专家”系列的创作。


  “常读”系列编委会

  王炜,现为乐钱创始人兼CEO,曾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国泰君安、IBM、新浪网、凤凰新媒体与和讯网高管。

  仲伟志,区域经济专家,原《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现任《投资时报》总编辑。

  汗青,历史研究学者,同时也是国内著名古兵器收藏和研究者。

  吴声,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互联网专家。

  吴伯凡,学者,作家,杂志发行人。

  陆新之,基金合伙人,文化机构联合创始人,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

  张春蔚,阳春科技联合创始人,《财经郎眼》《对话》《等着我》等多档电视节目嘉宾、策划,曾任职于《南方周末》《金融时报》。

  孟雷,作家,《经济观察报》社委、总经理。

  姚长盛,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骆明,《体坛周报》副总编辑,国际“金球奖”媒体评委,足球专家。

  魏航,足球专家,原体坛网总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常读·人物志:对碰与对话》为常读·人物志系列的一辑,本辑筛选了曹德旺、马云、柳传志、周鸿祎、任志强、冯仑、俞永福、冯鑫等十几位财经界名人,他们充满个性,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更极具启发性。作者通过对话这些财经名人,让读者能了解到他们多彩的商业故事和人生感悟。

展开
精彩书摘

  《常读·人物志:对碰与对话》:
  1983年,我接手玻璃厂,加强管理,杜绝人浮于事,提高生产效率,厂房里的机器连续24小时运转,工人一天三班倒,厂子效益大大提高。一年过后,我拿到的分红就有20万元。 
  可能很多人认为,承包制对于治疗亏损国企,可以药到病除。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承包制就像一剂膏药,如果是外部伤口,可能有效;如果是内脏有伤,就没多少疗效了。 
  高山异型玻璃厂内脏已经有伤,承包制很难治本。我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在短期内确实有效,企业也有了利润,但是企业毕竟要持续运营,如果后续投入跟不上,就会出现设备老化、成本提高等问题,企业还是死路一条。作为承包者,我已经通过一年收回投入,而且还赚了钱,我没有动力继续投入了。 
  这也是我当时的想法,赚了钱就不想承包了,可是1984年,福清进行劳动模范评选,由于我在当地是第一个承包工厂的个人,这个荣誉就给了我。有了荣誉,一高兴就忘了见好就收这茬儿,我竟然又接着干了。 
  陆新之: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做汽车玻璃,听说与您挨过的一句“骂”有关? 
  曹德旺:当时我去外地出差,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把拐杖扛在肩头的时候险些碰到一辆汽车的玻璃,司机吓了一跳,很凶地向我吼,别碰坏玻璃,要不然赔不起。我本身是做玻璃的,一块玻璃的成本还是心里有数,就和他聊天,我说不就是一片玻璃嘛,值多少钱?司机一听,啧啧有声,这种汽车玻璃可都是进口的,一片要几千块钱呢。 
  我听完也大吃一惊,仔细打量,就这样的汽车玻璃,我完全有信心生产出来,成本没多高,没想到进口的玻璃竟然卖这么贵。后来,我们经过筹备,盖了一座生产汽车玻璃的电炉。 
  其实,定下心来专门做汽车玻璃,也和一次香港之行有关。 
  福耀上市之后,有一次恰逢我去香港调研,就携带公司的运营报表等资料前往,找到一位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总监,请她帮我分析福耀的股票。 
  结果,这个资本专家看了一眼,就把资料一扔,说:“你这公司怎么什么都做?又是汽车玻璃,又是地产项目,又是装修,风马牛不相及,你让投资者怎么去投资?只有外行人才会继续投资,在我看来,这就是垃圾股。” 
  我问她该怎么办。她说:“你自己想想,什么东西你最擅长经营,选一项,剩下的重组掉。”我听了一头雾水,怎么重组?她笑了,说卖掉就是重组。 
  福耀现在看起来一帆风顺,很少人知道也曾被人称作“垃圾”。 
  福耀多次化险为夷,我觉得和我们的目标密不可分。福耀的目标,就是要给中国人做玻璃,而且要通过此举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这不是说说而已;相反,这是深入骨髓的战略方向。 
  陆新之:1991年,中国试水股票市场,很多企业不愿意做“股份制改造”的试点企业,您是怎么想到让企业去上市的? 
  曹德旺:当时,企业要发展,需要资金。我认识了一家中东银行新加坡分部的总裁,他可以把钱借给福建省投资公司,然后再转借给福耀。 
  拿外国人的钱其实是迫不得已,因为国内银行的资金有限。要找外资,手续就相对繁琐一些,福耀的财务报表需先提交给对方,他们看过之后,认为福耀的业绩很好。总裁也亲自跑来一探虚实,还请我去新加坡面谈。 
  到了新加坡,我和那位总裁深入聊了一次,这次谈话给了我很多启示,这可能是我背上巨额贷款债务之外最大的收获。 
  这个收获就是上市。当时新加坡人给我出了个点子,让我收购一家当地企业,然后再进行反收购,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资金都由新加坡人提供帮助,最后,合并的企业在新加坡包装上市。为什么那家本地企业不能直接上市呢?因为新加坡有规定,资金必须达到一定额度才能上市。 
  尽管我当时包括后来也没有采纳新加坡人的建议,但无论如何,他们给了我新的思路——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这是必然趋势。 
  从新加坡回来之后,我认真地考虑了资本市场这回事。当时国内的资本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连证券交易所都没有,上市融资更是天方夜谭。 
  我把想法汇报给省里的领导,人家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们正发愁找不到“股份制改造”的试点企业。1987年党的十三大肯定了股份制试点,允许继续进行试点改革,“股份制改造”逐渐风行,尤其地方政府争先寻找“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以保持与中央一致的节奏。 
  在福建,好一点的公司对股改还有疑虑,自然不愿意做;差一点的企业,又不够格做试点。现在福耀愿意做试点,政府部门很快就派人进驻公司。 
  陆新之:股改的具体经历喜忧参半,那两年您是怎么度过的?为什么很多人要退股而您却全盘接过来,哪怕举债回购? 
  曹德旺:1991年8月,我们开始发行股票。很多小股东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股票,但是隐约又觉得是个好事情,就花钱来买,一心希望公司上市后手里的股票价值翻倍。 
  这个思路是没错的,但是当时国家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管理者也比较谨慎,不是说挂牌就能挂牌的,能挂牌的企业多是证券所本地企业,或者有影响力的国有企业。一时间,福耀找不到挂牌的机会。 
  ……

展开
目录

曹德旺: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陆新之
与马云的最后一次对话 王长胜
柳传志谈联想的私有化过程 苏小和
周鸿祎:互联网行业的搅局者 陆新之
任志强的逻辑力量 苏小和
冯仑的魏晋风度 苏小和
邢明:理想化和商业化之间 曾宪皓
王小川: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TechWeb编辑部
俞永福:乐观的保守主义者 TechWeb编辑部
王兴: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TechWeb编辑部
庄辰超:不信命运,信概率 TechWeb编辑部
冯鑫:与“暴风”两不相欠 TechWeb编辑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