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美碰撞辉煌的朝代:魏晋南北朝设计艺术与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9029
  • 作      者:
    范英豪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历来以汉唐为标志,但在汉与唐之间的四百多年间,即魏晋南北朝,却大不同于汉代定于一尊、过于质朴的社会气息,也不同于唐代入于三教、过于成熟的文化氛围,却是社会结构大动荡、人文思想大解放、艺术精神大自由的时期,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魏晋南北朝设计文化》旨在以服饰、器物等物化了的形态,将魏晋南北朝的设计作宏观文化学的研究,以折射出这一关键时期的社会文化深层的整体面貌。在衔接汉朝与唐朝的这四百年里,揭示“声明文物”之下暗涌的文化激流,以更好的理解中古时期中国思想精神及设计文化的来龙去脉。全书以设计的视角、文化的方法,去管窥魏晋南北朝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探索纷繁复杂的设计现象背后的文化源流,打开了研究的新局面。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维护社会秩序的设计价值观
  为既得利益谋取保障是统治阶层建立秩序的目的。所以,不管政权是如何取得的,一旦从马背上下来,他们大多又以前代的一套儒学秩序来建立尊卑高下的等级。因为车马、服装、墓葬和都城从古到今都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所以在此类的设计上最能体现统治者的心态。
  首先,官服、礼服保持着森严的等级。晋人司马彪《后汉书。舆服志》中:“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章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顺则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缛。故圣人处乎天子之位,服玉藻邃延,日月生龙,山车金根饰,黄屋左纛,所以副车德,章其功也。贤人佐圣,封国爱民,黼黻文绣,降龙路车,所以显示其仁,光其能也。”两汉之世,社会生活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侧面的服装,其式样、色彩、配饰等在很大程度上作为社会等级高低和身份贵贱差别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如前言,妇女地位上升,能较多地参与政治与社交,但即便是一些上层贵族和高官显宦的内眷,她们礼服的规格式样也取决于丈夫官职的高下。特别是礼服的色彩和式样,严格按规制,如祭祀时必须穿着皂色;在举行亲蚕仪式时则着蚕衣,皇太后与皇后为青上缥下,其余是全身青色,其配饰是绶带玉石之类。自皇后以下至较高官员的夫人,蚕衣又被用作朝服。这些规制如《通典》所云:“晋依前汉制,皇后谒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隐领袖缘。元康六年,诏以纯青。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九嫔银印青绶,佩彩璃玉(于阗玉),助蚕之服,纯缥为上下。”南朝宋以后,太后、皇后祭祀时服社褐大衣,《南齐书·舆服志》记载:“桂褐大衣,谓之棉衣,皇后谒庙所服。公主会见大手髻,其燕服则施严杂宝为佩瑞。裢褐用绣为衣,赏加五色,金银校饰。”刘熙《释名》称:“妇人上服日社,其下垂者,上广下窄,如刀圭也。”自汉及晋以至南朝,命妇的服装因受身份所限,其色彩及式样变化不明显。
  品官服色的制定。在汉代,文官都穿黑衣,其传统由来己久。虽有五时服,至朝皆着皂衣。北周时,才有所谓“品色衣”出现。《隋书·礼仪志》说:“大象二年下诏,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缋、绣为缘,名日‘品色衣’。”但北周品色衣的使用范围小,其制度亦莫能详征。隋大业六年,“诏从驾涉远进,文武官皆戎衣,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以上通着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绿。”,
  我国古称礼仪之邦,而衣冠服饰正是礼仪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各阶层人们的服饰有着相当严格的限制。而在衣服上添加一些标志性物品,来区别各人社会身份等级高低,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通行的做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子及文武百官随身饰物一般有玺、印、笏、佩剑、革带等。天子所用的印称玺,继承前代制度,天子用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都用玉刻成。史载东吴没有刻玉的工匠,于是后主孙皓造金玺六枚,作为皇帝的印信。文武百官都佩有印章,以金印为最高品级,印纽以龟纽为最高等级。百官的印章都用印绶贯串佩于身边。绶的颜色也是反映品级的,皇太子和诸王都是熏朱绶,以下依次有朱、紫、青、墨等颜色。官服之外,腰束革带,缀有囊绶。此外,文官朝服左户上加缀紫荷,是文书章奏的贮备之囊。百官都执笏以便随时书写。紫荷、簪笔与笏,皆是为朝奏事之需而设置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出场语境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多元激荡加快了设计思想的更新
第二节  多民族文化融合促成了设计现象的丰富多样
第二章  凤凰涅槃
第一节  儒家设计思想之式微
一、重创下的南北方儒家文化
二、魏晋南北朝儒家设计思想式微之表现
第二节  化整为零的儒家设计思想
一、儒家设计思想的社会适应性
二、儒家设计思想的余势
三、与道、玄、佛相融的儒家设计思想
第三节  在胡文化土壤上重建的北朝儒家设计思想
一、承自汉魏的服饰形制
二、北朝“褒衣博带”的儒学内涵
第三章  东土莲花
第一节  与儒文化相融的佛教设计文化
一、佛教设计文化与儒文化的相互补充
二、佛教设计与儒家丧葬观念相互渗透
第二节  以道论佛、以玄释经对佛教设计文化的影响
一、作为解读工具的道、玄语言
二、玄学与道教题材进入佛教设计的途径
三、玄学与道家审美取向对佛教设计风格的影响
第三节  佛教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磨合
一、佛教设计艺术初入汉地时保留的异国风情
二、佛教设计艺术与汉地俗文化的互动
三、佛教设计艺术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多样形式
第四节  佛教对魏晋南北朝设计文化的积极影响
一、设计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艺术设计技法多样化
三、设计题材与风格的极大丰富
第四章  有容乃大
第一节  玄学影响下的道教设计
一、玄学影响道教设计的前提
二、玄学与道教影响设计文化的体现
第二节  道教设计艺术与佛教的对抗与对话
一、与佛教因素共存的道教设计
二、佛教对道教设计艺术的影响
三、道教设计艺术的内在规定性
第三节  道教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正统儒家文化对道教设计的补充
二、道教设计与俗文化互融
第五章  胡风东渐
第一节  胡风日盛的北方设计艺术
一、北方艺术设计之异俗
二、西来祆教信仰在北方设计艺术中的独特体现
第二节  南北民族广泛交流的魏晋南北朝设计文化
一、胡风对南方设计艺术的补充
二、汉风在北方设计艺术中承递与变异
三、胡汉交流在南北方设计中的多种体现
第六章  随世沉浮
第一节  重声色的魏晋南北朝世俗文化
一、重声色的世俗设计之文化根源
二、世俗心态对设计的影响
第二节  世俗生活中的传统设计因素
一、物质与精神兼顾的设计理念
二、传统设计因素传承的不同途径
第三节  世俗设计新风
一、日常生活中的设计新变
二、丧葬风俗下的设计新元素
三、南北朝设计新变的不同体现
结语
一、南方艺术设计之遗惠
二、作为隋唐文化之主体的北方艺术设计在古代设计史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