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34739
  • 作      者:
    (日)山下英子,中村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从2000年起,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NHK、TBS、东京电视台、《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令断舍离讲座成为社会流行话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断舍离的热潮。

展开
内容介绍

  依赖他人?执着过去?逃避现实?担忧未来?
  如若不给心留出更多空间,我们怎能接纳未来?山下英子《断舍离》新篇,独创心灵加减法。让你为心灵减负,活出全新自我。
  2013年,一种新型的整理观念——断舍离正在悄悄改变全亚洲人的生活;今天,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告诉你,断舍离不仅仅是一种整理术,更是一个心智历练的过程,是一种做减法的修行。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列举了大量案例,突出介绍了四种急需断舍离疗法的群体:逃避现实型的拖延症群体,执着过去型的依赖症群体以及担忧未来型的抑郁症群体。山下英子携手著名心理医师中村究,开设心灵断舍离讲座,引导人们转换思考模式,把焦点放在成功完成的事情上,改用加分法生活,一点一点地累积判断力、自信心,不断进行自我肯定,并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这本书里,山下英子让我们学会了用断舍离给我们的心灵减负,更提出了针对依赖与抑郁症的心灵加减法,让我们在断舍离的实践中认清自我,寻找更深层的自我认知和理解,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简单自在呢。终达到:不为他人的想法左右,认清自己内心的想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展开
精彩书评
  ★“‘断舍离’具有普遍性。无论何人,无论何时,均可使用本方法。筛选和舍弃物品会给生活方式带来积极影响,人由此变得轻松自在。”
  ——山下英子

  ★原本是整理术的“断舍离”,其实更是心灵的充能剂!“倘若只是单纯的整理术,‘断舍离’不会如此广为人知吧?身为一名医生,我从亲身实践中意识到,断舍离对治疗抑郁症具有神奇的功效。”
  ——中村究

  ★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内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久是好”的念头。
  ——张德芬

  ★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翻看完,却足以改变你人生。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用不断的获取、占有来获得某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垃圾,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衣服,本应该扔掉的食物,还有情感生活中那些伤害,那些该断掉的,该舍弃,就让它离开吧!
  ——杨澜

展开
精彩书摘
  开篇对话“断舍离”
  咨询顾问山下英子、中村究
  放下执念,给心灵一次扫除
  山下:在对断舍离感兴趣的群体之中,不少人抱有家中杂乱、想扔却又难舍的烦恼。然而,只要舍弃物品,便可与寄托其中的思绪划清界限。因此,扔掉物品也是放下对物品的执着。
  中村:最初听到“断舍离”三字时,感觉很特别,也有些好奇……我自身不善于整理,便想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样的方法。
  山下:原来如此。那么,中村医生是从何得知“断舍离”的呢?
  中村:其实,这多亏了妻子。她虽然是内科医生,但有心学习认知行为疗法,于是参加了心理治疗学家川畑信子女士的讲座。妻子对“断舍离”原本也是一无所知,还是从川畑医生那里听来的。
  山下:原来是身为内科医生的尊夫人最先产生兴趣的呀。那么,身为精神科医生,中村先生又是怎么看待断舍离的呢?
  中村:深感兴趣。把精神治疗中难以说清道明的部分落实到日常生活,堪称简单易懂的行为疗法。
  山下:在医学界,有些方法难以言传,医生的治疗也因人而异。据说,即便开了方子,不愿服药的患者也是大有人在……
  中村:确实如此。我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致力于消除精神疗法的障碍、营造便于患者治疗的环境。抑郁症轻重有别,基于病症及环境的疗法和用时也各不相同。压力不断累积,烦恼和不安令人难以入眠,患者为此深感抑郁。即便医生不厌其烦地用深奥的医学术语加以说明,还是很难和患者建立起信赖关系。
  山下:在偶然的机会下,我得知有位抑郁症患者实施断舍离,并且病情有所缓和。虽然断舍离本身并非医疗行为,但可以改变对物品的看法,给生活带来积极意义。或许,它对治疗也能产生影响吧。
  中村:没错。我认为,“舍”的行为对抑郁症患者尤为有效。
  不求拥有什么,只问需要什么
  山下:中村先生可曾把断舍离付诸实践?
  中村:是的。在得知断舍离之前,家中的厕纸已经堆积如山,都是购物或用餐等场合下无意识买的。担心不够用,就怕一个都不剩会有麻烦,于是在柜子里堆成小山。不过,自从了解断舍离后,我不再乱买厕纸了。事实上,我已经一年半没买,而且没有任何问题(笑)。
  山下:这样啊(笑)。断舍离把囤积物品的人分为三类,首先是逃避现实型。由于在外忙碌,居家时间少得可怜,家中越来越乱,自己越来越不想回家,不少人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其次是纠结过去型,眷恋过去的幸福时光,沉醉于曾经的辉煌,因此对寄托这类思绪的物品恋恋难舍。中村先生对应的是最后一类——未来不安型。这类人倾向于大量买入厕纸等“有朝一日有用”的日常用品,特征表现为强迫意识先入为主,担心未来物品不足,只能靠买东西来压抑不安。
  中村:下意识购买物品,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实施断舍离,我可以自主发现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习惯以及多余的物品。基于这样的亲身经历,加之身为精神科医生,我也会向感兴趣的患者推荐这个方法。
  山下: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购物被视为成功的标志,为此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地买入电视机、洗衣机、汽车等。那个年代确实美好,如今却是物质过剩的时代。与其关心持有哪些物品,我们更应关注自己眼下究竟需要什么。既然难以舍弃,派不上用处的物品便会占着空间,虽然家中储藏丰富,心情却渐渐变得沉闷。
  中村:确实,没用的东西留着毫无必要。当今时代,留出足够使用的量就行了吧。
  打磨自己,为心灵减负
  中村:我的心理治疗内科(精神科)诊所于六年前成立。所内从开业之初便摆上介绍断舍离的书籍,以便感兴趣的人借阅。获悉断舍离的倡导者是您之后,我也参加过您的讲座。我曾希望山下女士在宫崎也能举办一次讲座,所幸三年前终于如愿以偿。
  山下:对呀,我们也是从那时起成为朋友呢。
  中村:来我诊所的患者每天都会看到断舍离的书籍以及讲座海报,有些人明确表示感兴趣,有些人为此展开讨论。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除了看病那几天,基本都是再寻常不过的普通生活。考虑回家后做些什么时,断舍离自然走入人心,不必生硬地推销。
  山下:断舍离具有普遍性。无论何人,无论何时,均可使用本方法。筛选和舍弃物品会给生活方式带来积极影响,人由此变得轻松自在。
  中村:抑郁症发作时,人容易钻进死胡同,总想着非做些什么不可。断舍离若能改变这类惯性思维和不良习惯,那我们医生也就轻松多了。
  山下:断舍离本身没有评价标准,也没有非此即彼的对立观念,一切随心自在,不存在一丝强迫,因此实施起来也不难受。即便表面忙碌,内心依然轻松。若想量变引起质变,自由之心必不可少。断舍离因为喜悦得以贯彻,当前的自己也能被快乐笼罩。最后,人们树立起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信念,以这样无与伦比的姿态与人交往。
  中村: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断舍离就是强心剂。关键在于,通过日常生活的舍弃物品、整理环境,使自己变得快乐。“我就是个无所作为的笨蛋。”必须摒弃这样的观念,通过断舍离养成善待自己的习惯,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所倡导的以行动调整内心。
  山下:断舍离可以使人放下依赖,即执着,不以现状下判断,充分接受现实和内心的真情实感。无论自身是怒、是悲、是乐……若能客观地审视自我,便可在潜移默化中找回原来的自己。
  ○打磨自己,为心灵减负
  中村:我的心理治疗内科(精神科)诊所于六年前成立。所内从开业之初便摆上介绍断舍离的书籍,以便感兴趣的人借阅。获悉断舍离的倡导者是您之后,我也参加过您的讲座。我曾希望山下女士在宫崎也能举办一次讲座,所幸三年前终于如愿以偿。
  山下:对呀,我们也是从那时起成为朋友呢。
  中村:来我诊所的患者每天都会看到断舍离的书籍以及讲座海报,有些人明确表示感兴趣,有些人为此展开讨论。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除了看病那几天,基本都是再寻常不过的普通生活。考虑回家后做些什么时,断舍离自然走入人心,不必生硬地推销。
  山下:断舍离具有普遍性。无论何人,无论何时,均可使用本方法。筛选和舍弃物品会给生活方式带来积极影响,人由此变得轻松自在。
  中村:抑郁症发作时,人容易钻进死胡同,总想着非做些什么不可。断舍离若能改变这类惯性思维和不良习惯,那我们医生也就轻松多了。
  山下:断舍离本身没有评价标准,也没有非此即彼的对立观念,一切随心自在,不存在一丝强迫,因此实施起来也不难受。即便表面忙碌,内心依然轻松。若想量变引起质变,自由之心必不可少。断舍离因为喜悦得以贯彻,当前的自己也能被快乐笼罩。最后,人们树立起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信念,以这样无与伦比的姿态与人交往。
  中村: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断舍离就是强心剂。关键在于,通过日常生活的舍弃物品、整理环境,使自己变得快乐。“我就是个无所作为的笨蛋。”必须摒弃这样的观念,通过断舍离养成善待自己的习惯,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所倡导的以行动调整内心。
  山下:断舍离可以使人放下依赖,即执着,不以现状下判断,充分接受现实和内心的真情实感。无论自身是怒、是悲、是乐……若能客观地审视自我,便可在潜移默化中找回原来的自己。
  别费心空想,先认清现实
  中村:不加主观评判地承认现实,这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一步。不敢一个人上厕所、锁门后还要确认几遍、记不清煤气灶是否关闭而跑回家……让我们就从接受这些现实开始。如果这类想法和行动成为习惯,说明还不能冷静地审视自身。认知有误,行动便难以开展。断舍离可以自发地推动这个进程,实现冷静的自我审视,或许对每个人都适用。
  山下:“冷静”换言之即“俯瞰”。非做些什么不可一旦成为惯性思维,自身的情绪也容易产生波动。举例来说,“让人嫌弃可不好,但结果还是如此,我真没用。”
  中村:这类惯性思维在容易得抑郁症的群体中或许较为多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责任心强……现代社会本就青睐这类人才,一旦形成固执、认死理的惯性思维,自己容易把自己逼进死胡同。压力过大继而抑郁,只因不能正确看待现实与理想的偏差。或者说,无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山下:如果被对方嫌弃,心理压力更会加大。断舍离会客观审视自我,承认自己确实被对方嫌弃。至于为什么嫌弃、该怎么与人相处,不必为了这类空想白费力气,首先承认现实:“确实被嫌弃了。”
  不必在意结果,只求走入内心
  中村:因为担心被他人嫌弃,不愿说出自己的观点,不懂得拒绝,不敢相信别人……这样苦于人际关系而导致抑郁症发作的情形屡见不鲜。心中只会往坏的方面去想,不祥的预感就此变为现实。可以说,这无异于做好了迎接失败的准备。如此一来,与周围的关系始终处于糟糕的设想中,不知如何是好。其实,不必在意应该做些什么,“自己想怎么做”才重要。树立这样的意识,然后审视人际关系,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便可一目了然。
  山下:看清希望、目标、意愿之后,各自的关联也就显而易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若想消除和避免紧张,畅想成功自然不可或缺。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而不是把精力消耗在对未来的忧虑不安之上。认识到“我现在有些紧张”即可。这并非诱导结果,而是走进自己此刻的内心。
  中村:原来如此。欣然接受现实,其实就是走进内心呀。最让抑郁症患者无所适从的就是变化,如果病情严重,像旅游等本可让人焕然一新、重拾心情的办法更不可行。如此一来,享受眼下便无从谈起。回顾先前的自己,设想未来的模样,不安笼罩心头,挥之不去。当然,工作调动、孩子成家立业、身边的人去世……这类变化往往伴随巨大的压力,冷静客观地接受现实谈何容易。
  然而,只要贯彻断舍离的模式,目光只集中于需要的物品,坚持做出取舍选择,若能从日积月累形成的偏执和惯性思维中解脱,并且改变观念,便不失为有效的预防。这也是医疗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山下:断舍离并不需要知识和理论,仅仅在“日常”中坚持行动、实践即可。
  反复进行取舍选择的行动和实践,自身便可变得坦率,也更容易走进内心。
  而且,找回自己本来的思维和感觉,内心也变得更为强大。
  这便是断舍离的魔力。
  实施断舍离,有助于渐渐爱上自己。正因如此,它对治疗抑郁症尤为有效。
  ……
展开
目录
开篇对话“断舍离”
放下执念,给心灵一次扫除
不求拥有什么,只问需要什么
打磨自己,为心灵减负
别费心空想,先认清现实
不必在意结果,只求走入内心
Part 1   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难舍物品=心理依赖
什么是依赖症?
“抑郁”“依赖”与“断舍离”
Part 2   为心灵做减法,最简单的生活之道
心灵加减法
案例:洋子女士(化名)  50多岁女性  全职太太
告诉自己一切都很美好,压力没有那么大
Part 3   走出心之牢笼,世界也会对你温柔以待
为什么你总是容易受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
抑郁症对照表
断舍离针对的抑郁症分类
抑郁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单极性抑郁症
抑郁症的各类病例 单极性抑郁症步美女士(化名),
50多岁女性,全职太太
双极性情绪障碍
抑郁症的各类病例 双极性情绪障碍瞳女士(化名),
40多岁女性,公司主管
神经症性抑郁症
抑郁症的各类病例 神经症性抑郁症直树先生(化名),
30多岁男性,个体经营
新型抑郁症
容易导致抑郁症的类型
生病导致抑郁的情形
抑郁症常见于女性,医疗关怀因人而异
精神药物的现状
通过体型看性格
Part 4   断舍离心灵启示录
断舍离的日常练习
用断舍离转变思维
纠结是认清自我的好时候
尊重自己,珍视物品
重新审视人际关系
尾声   当断舍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名为世俗眼光的精灵
发现自身的宝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