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界中的巴赫金丛书:中国学者论巴赫金》收录36位中国学者所写的巴赫金研究论文。
时间跨度为30年(1981—2011),有老一代学者的力作,如夏仲翼的《陀恩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和小说复调结构问题》、钱中文的《理解的理解——论巴赫金的人文科学方法论思想》、吴元迈的《巴赫金的“语言创作美学”一一对话理论》、彭克巽的《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白春仁的《文化对话与文化创新》、胡壮麟的《巴赫金给巴赫金定位——谈巴赫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也有中青年学者的佳作,如董小英的《巴赫金对话理论阐述》、张杰的《批评的超越——论巴赫金的整体性批评理论》、夏忠宪的《文学研究与文化批评——巴赫金的文化批评理论实践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凌建侯的《试析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概念“话语”(cnoBo)》。茌当代中国英美文学研究界的相关论文中,这里选收的有赵一凡的《巴赫金:语言与思想的对话》、黄梅的《也说巴赫金》、刘康的《巴赫金和他的世界》、宁一中的《论巴赫金的言谈理论》、肖明翰的《没有终结的旅程——试论(坎特伯雷故事)的多元与复调》、汪洪章的《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阐释学含义》等。在当代中国法语文学研究界的相关论文中,这里选收的有吴岳添的《从拉伯雷到雨果——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谈起》、史忠义的《泛对话原则与诗歌中的对话现象》、秦海鹰的《人与文,话语与文本——克里斯特瓦互文性理论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联系与区别》、钱翰的《从“对话性”到“互文性”》。这些论文从不同视界、不同层面展开巴赫金研究,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界对巴赫金文论开采的水平与深度。
展开
——白春仁《文化对话与文化创新》(2012)
★巴赫金既是在总结他的人生体验,又是在讲述普遍意义上的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理解自己、理解世界的历史。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向前的、未完成的、对话的历史。
然而,站在他独特的角度抓住这个历史的人,却不得不在他的有限生命里,中止了这个永远不会完结的对话。1975年3月7臼,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在他莫斯科的公寓里逝世,事年80岁。临终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走到你那儿去了。”
如果我们把“你”不是理解成某一具体的人或物,而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彼”,一个对话中的“他者”,那么这的确是巴赫金一生的心灵历程的写照。正是由于他一生卓有成效的探索,才最终使他的对话的声音跨越了国境、文化、历史和语言的界线.走遍了欧美,走向世界。
——刘康《巴赫金和他的世界》(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