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泰戈尔笔下的印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8746
  • 作      者:
    (印)泰戈尔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白开元,194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64年高中毕业,1965年被派往达卡学习孟加拉语。1969年回国,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工作至今。已出版《吉檀迦利》《泰戈尔十四行诗选》《泰戈尔爱情诗选》《泰戈尔儿童诗选》《泰戈尔散文选》《沉船》《泰戈尔小说选》《泰戈尔谈人生》《泰戈尔谈教育》《泰戈尔谈文学》《纳兹鲁尔伊斯拉姆诗歌选》等十余部译著。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译审。
展开
内容介绍
  《泰戈尔笔下的印度》中勾勒了印度自古至今的浅显轨迹,探讨了印度古代经典的深厚内涵;展示了印度近代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以犀利的笔触分析重大社会问题;对印度的婚姻制度、社会弊病、风俗习惯、祭祀庆典,表达他的深刻见解。阅读他的诗性论述,不仅能了解印度民众别样的行为方式和风土人情,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展开
精彩书摘
  《泰戈尔笔下的印度》:
  印度的历史潮流 在大干世界,轮流进行着呼气与吸气、睁眼与闭眼、入睡与苏醒:进行着一次向里一次向外,一次上升一次下降的富于韵律的运动。由于停止和启动的不间断的结合,世界的运动得以完成。科学研究表明:万物皆有孔隙,换言之,万物存在于“有”和“无”的聚集之中。光明与黑暗,显与隐,有序地交替,创造因而不会断裂,而能节奏明快地进行下去。
  看一眼手表的分针和时针,感觉到它们要么在不停地转动,要么完全停转。但注视一下秒针,就会发现,它在滴答滴答地跳跃。钟摆一次向左,少顷又向右,在右面稍停后又向左,不停地摆动,应和着秒的节拍。在世界万物中,我们只看到它们的钟的分针,假如看到显示更小的时间单位的秒针,就能看见,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停步和迈步。它不间断的乐音中,乐调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创造的钟摆,摆到一边的尽头是“是”,另一边的尽头是“不”;一边的尽头是“一”,另一边的尽头是“二”;一边的尽头是“吸引”,另一边的尽头是“排斥”;一边的尽头是“向心力”,另一边的尽头是“离心力”。在逻辑学中,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施出浑身解数,提出各种观点。
  可在创造的经典中,它们轻易地融合,从而使世界奥秘只可理会不可言传。
  人类本性中的韵律,不像世界本性中的韵律那样清晰。其间也遵循收缩和扩张的原理,但我们不易维持它的和谐。世界之歌的节拍是简易的,人类之歌的节拍,则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掌控。我们很多时候倾向于矛盾的一方,回到矛盾的另一方已经晚了,节奏乱了套,拼命纠正错误,全身大汗淋漓,疲惫不堪。
  一方是自身,另一方是他人,一方是获取,另一方是舍弃,一方是克制,另一方是自由,一方是举动,另一方是评判,从两个方向扯拉着人。避开这种牵拽的不同节奏,达到平衡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练习掌握这种节奏的历史,是人类的历史。在印度,可以清楚地看到寻求这种节奏平衡的情景。
  在希腊、罗马、巴比伦等所有古老文明的元初时期,均发生过民族冲突。在这种迅快的冲突中,一个人在他人中间穿过,又回到自己人中间,才完全觉醒。在这种冲突中,人从单一发展走向多元发展。这就是文明。
  帷幕拉开,印度历史的第一场戏中,我们看见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之间激烈的民族冲突。最初流血的冲突中,雅利安人对非雅利安人产生了仇恨,它促成了雅利安人的团结。
  这种团结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一批批雅利安人,在不同时期进入印度。他们的种族、神祗和经文,有所不同。如果他们不受到外部的猛烈打击,雅利安殖民地眼看着就会被瓜分成许多块。他们就不可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就会夸大他们表面的微小差异。在与别人作战的过程中.雅利安人认识到他们是一家人。
  和世界万物一样,冲突也有两个方面,即“分”和“合”。所以,在冲突的第一阶段.为维护本种族的特性,雅利安人曾产生自我封闭意识,但历史不可能随之停止脚步。按照世界韵律的规律,历史在自动延伸的道路上,逐步走向联合。
  我们不知道在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对立的日子里,雅利安社会中出现过哪些英雄。印度的史诗中,没有关于他们丰功伟绩的描写。也许镇群王①举行蛇祭的故事里,隐藏着古代某一场惨烈的战争。镇群王为报父仇,为杀尽灭绝崇拜蛇的非雅利安人的那伽族,竭尽全力。这个故事在史诗中确实有生动描写,不过,镇群王在历史上从未赢得殊荣。
  但是,有些人以不懈的努力成功促成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融合,他们在我国至今被视为神明,受到祭拜。
  在充满遐想的历史上,人逐渐获得精神地位。例如,在英国的神话故事中,亚瑟王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民族之心中,摈弃个人形象,获得了精神形象。在中世纪的欧洲.亚瑟王深受一个个武士树立的基督教楷模的鼓舞,为赢得胜利与他的敌人作战。同样。在印度的历史上,我们看到,一批刹帝利在宗教和建功立业方面,树立了崇高榜样。他们长期与敌人进行激烈斗争,资料表明,在这种斗争中,婆罗门是他们的仇敌。
  我们现在不可能完全知道当时新兴的刹帝利的境况。变革的胜利明确之后,各派之间达成了妥协。社会中对立的因素不再扩散,大家各尽其力,尽快治愈战争的创伤。婆罗门承认新派别的合法性,重又赢得主导地位。
  但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人生哲学的差异,沿着哪条路呈现怎样的形态,其表象仍可找到。祭祀规则是家庭的一门学问,一个个雅利安家族,尊奉一个个族长,保持各自的颂赞经文和愉悦神明的特殊规则。掌握与祭祀相关知识的人,才能得到特别高的荣誉和许多财物。所以,这类宗教活动,成为一种职业,它像守财奴的珍宝,不是每个人能够获得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经咒和祭祀仪式的复杂规则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某个阶层的肩上。这需要长期学习和反复练习,进行自卫战争和侵占别国领土的人,是不能承担这副重任的。如果没有一个特殊阶层承担维护这一切的重任,家族的纽带就会断裂,与祖先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陷入无秩状态。由于这个原因,当社会的一个阶层的人,风餐露宿,外出征战时,另一个阶层的人,竭力保持家族的古老宗教和一些值得铭记的事情的纯洁性,使之代代相传。
  ……
展开
目录
译序
印度的历史潮流
古印度的“一”
《奥义书》中的梵天
梵我合一
有形祭祀与无形祭祀
净修林
雅利安人的原始栖息地
印度历史
婆罗门
公正裁决的权力
杜尔迦大祭节
莫卧儿时代与英国统治时代
谁怕谁
孟加拉分治
阻止孟加拉分裂
印度人的生命与英国人的生命
印度的季节
春季和雨季

印度社会
社会隔阂
盲目崇拜
西服与印式制服
陋习的折磨
印度人的人生四阶段
印度妇女
印度男人与印度女人
印度人的煞星
印度教徒的婚姻
圣雄甘地的神圣事业
探望狱中的甘地
致信甘地
印度的改革家罗摩·摩罕·罗易
印度文明与欧洲文明
被忽视的农村
印度的合作社
创建合作社的历史缘由及其宗旨
孟加拉人的纺织厂和手工织机
森林女神
土地女神
疟疾防治
三个阶层喝三种酒
布波纳沙尔庙
孟加拉掠影
孟加拉母亲
印度巨人
恒河
泰姬陵
金色的孟加拉(孟加拉国歌)
印度命运的主宰(印度国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