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传丛书:李耘生传》:
知名学府
1920年,刚刚15岁的李殿龙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位于益都的省立第十中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前身为青州府松林书院,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的“矮松园”。1902年,改办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国办中学。1912年,学校更名为“青州中学校”。民国初期,撤销青州府,建立益都县,但学校仍冠青州名称,1914年,改为“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简称青州十中。
录取喜讯传来,亲友和左邻右舍都为殿龙感到高兴,可祖父和父亲却高兴不起来。家里的经济状况本来就不好,殿龙如果去益都上学,不仅要支付不菲的学费,家中必然又少一个得力的帮手。父亲一连几个夜晚,愁得翻来覆去睡不着。叔父李集祺了解侄儿天资聪颖又虚心好学,将来定会成为有用之材,就力劝哥哥李集禄,不管怎样要让殿龙进中学读书。兄弟俩反复斟酌商量,别无他法,只有叫殿龙的弟弟殿民辍学,让殿龙升学。
父亲把殿民叫到一边,对他说:“你哥哥考上青州十中,要出外读书,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从今以后,你不要再上学了,帮助家里务农吧。”
殿民无奈地答应了。
殿龙听说家里的决定,多次向父亲请求:不要让只读了两年半小学的弟弟辍学,宁肯自己不再升学!父亲终究没有答应殿龙的请求。
1920年初秋的一个早晨,殿龙背着简单的行李,揣着母亲起早赶做的一袋烙饼,辞别家人,步行前往百里之外的益都县城。父母不舍的目光追随着殿龙越来越远去的身影,在他们心里,盼望着殿龙好好读书,将来谋个好职业,支撑起家业。
殿龙知道自己背负着一家人的殷殷期望,但同时心里向往的是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世界。
李殿龙离开广饶西李村来到益都(今青州市),成为省立第十中学四年制第十二级甲班学生。
益都古称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文化蕴藏深厚。该县北接广饶,位于胶济铁路线上,交通发达。
省立十中位于益都城内西南隅松林院街。一进学校,绿荫环绕中的校园和整齐的校舍就映人殿龙眼中,十中校舍地面广阔,此前就读的振华高小可远远不能与之相比。十中校内多植松柏。大门南向,二门内正面老式殿房为礼堂,中院正面殿房为图书馆,墙外东西两侧各有平房,由南至北8排,为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和宿舍则在前院和中院内。中院背面建有教室两排,教室北面是大操场。
十中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教员学生中,人文荟萃。校园中院西北隅有王沂公读书台,读书台是为纪念宋代著名贤相王曾。王曾未出仕做官前曾读书于矮松园。相传王曾乡、会、殿试连中三元,皆居榜首,祝贺的人对他说:士子连登三元,一生吃穿不尽。王曾答道:曾生平志不在温饱。其后,王曾果然为官正直,事业卓然。学校设此读书台,是希望学生以王曾为榜样,学有所长,报效国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