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耘生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188649
  • 作      者:
    洪欣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丛书力求真实反映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本书传主李耘生,中共南京特委书记,革命烈士。1923年10月,经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南京党组织再次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叛徒出卖,李耘生身份暴露,被捕入狱李耘生英勇就义,年仅27岁。
展开
精彩书摘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李耘生传》:
  知名学府
  1920年,刚刚15岁的李殿龙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位于益都的省立第十中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前身为青州府松林书院,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的“矮松园”。1902年,改办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国办中学。1912年,学校更名为“青州中学校”。民国初期,撤销青州府,建立益都县,但学校仍冠青州名称,1914年,改为“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简称青州十中。
  录取喜讯传来,亲友和左邻右舍都为殿龙感到高兴,可祖父和父亲却高兴不起来。家里的经济状况本来就不好,殿龙如果去益都上学,不仅要支付不菲的学费,家中必然又少一个得力的帮手。父亲一连几个夜晚,愁得翻来覆去睡不着。叔父李集祺了解侄儿天资聪颖又虚心好学,将来定会成为有用之材,就力劝哥哥李集禄,不管怎样要让殿龙进中学读书。兄弟俩反复斟酌商量,别无他法,只有叫殿龙的弟弟殿民辍学,让殿龙升学。
  父亲把殿民叫到一边,对他说:“你哥哥考上青州十中,要出外读书,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从今以后,你不要再上学了,帮助家里务农吧。”
  殿民无奈地答应了。
  殿龙听说家里的决定,多次向父亲请求:不要让只读了两年半小学的弟弟辍学,宁肯自己不再升学!父亲终究没有答应殿龙的请求。
  1920年初秋的一个早晨,殿龙背着简单的行李,揣着母亲起早赶做的一袋烙饼,辞别家人,步行前往百里之外的益都县城。父母不舍的目光追随着殿龙越来越远去的身影,在他们心里,盼望着殿龙好好读书,将来谋个好职业,支撑起家业。
  殿龙知道自己背负着一家人的殷殷期望,但同时心里向往的是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世界。
  李殿龙离开广饶西李村来到益都(今青州市),成为省立第十中学四年制第十二级甲班学生。
  益都古称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文化蕴藏深厚。该县北接广饶,位于胶济铁路线上,交通发达。
  省立十中位于益都城内西南隅松林院街。一进学校,绿荫环绕中的校园和整齐的校舍就映人殿龙眼中,十中校舍地面广阔,此前就读的振华高小可远远不能与之相比。十中校内多植松柏。大门南向,二门内正面老式殿房为礼堂,中院正面殿房为图书馆,墙外东西两侧各有平房,由南至北8排,为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和宿舍则在前院和中院内。中院背面建有教室两排,教室北面是大操场。
  十中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教员学生中,人文荟萃。校园中院西北隅有王沂公读书台,读书台是为纪念宋代著名贤相王曾。王曾未出仕做官前曾读书于矮松园。相传王曾乡、会、殿试连中三元,皆居榜首,祝贺的人对他说:士子连登三元,一生吃穿不尽。王曾答道:曾生平志不在温饱。其后,王曾果然为官正直,事业卓然。学校设此读书台,是希望学生以王曾为榜样,学有所长,报效国家。
  ……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农民的儿子
耕读之家
“验契”暴动
就读新学堂

第二章 初识科学民主
五四狂飙
知名学府
国文教员
同学同志

第三章 走上革命道路
结识王尽美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负责济南团地委

第四章 领导济南青年运动
兴办工人文化补习学校
学生运动
高涨的反帝群众运动

第五章 走向成熟的革命者
参加青年团三大
风暴中的青岛
为罢工工人呐喊
重返济南

第六章 奔赴武汉
惜别战友
革命高潮中的武汉
为工人谋利益
一革命伴侣

第七章 在历史大转折中
白色恐怖来临
临危受命到武昌
震寰事件

第八章 转战南京
艰难恢复的南京党组织
出师未捷陷图圄
往来沪宁路

第九章 再赴龙潭虎穴
调任南京
依依不舍的亲情
贫儿教养院

第十章 抗日怒火
发展壮大的南京党组织
九一八、九一八
送蒋北上
南京近郊的武装斗争
在群众中

第十一章 最后的斗争
组织遭破坏
临危不惧
狱中斗争
凛然就义
尾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