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难,难于上青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企业的存活率平均只有3年。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第一,对业务的市场切入角度不对,不能把握市场需求,从而降低了在市场的存活机会。第二,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完善,在企业有所发展之后,管理者对企业失去控制导致崩溃。第三,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力资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上升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增大,小企业资源有限,不易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难以做大做强。
面对相同的创业环境,华为却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克服了种种难题做大做强,从一家只有6人的小作坊,在没有技术支持,没有管理经验,更没有雄厚的资金和人脉的情况下,经过二十多年的苦打苦拼,最终破茧成蝶,脱胎换骨成为一家在全球拥有近17万员工的有影响力的顶级企业。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也得到了成长,他已经由一名普通创业者历练成一名商业思想家。
为什么是任正非?为什么是华为?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像世界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副行长章晟曼的座右铭那样:“先站住,再站高”
任正非开始创业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创业赋予了一个新奇的词,叫作“下海”。单从字面意思就不难理解,创业意味着风险,意味着九死一生,意味着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更多的付出。“谁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痛苦,谁就能走到别人的前面”,在创业过程中,任正非不止一次发出这种掷地有声的感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新的生活,全靠我们自己”,在一次参加国际信息展览会上,华为的展台上赫然打着这样的标语。由此可见,任正非艰难的创业历程和华为艰难的成长历程。
好在任正非从一开始就没有好高骛远,而是简单务实地提出两个字:活着。活着就是硬道理,在华为的内部会议上,任正非无数次阐述了他的这一创业逻辑。在1999年的集成产品开发动员大会上,作为一家创业十年的公司的老总,任正非直截了当地指出:华为公司的最低纲领就是要活下去。2000年,任正非把他的这一创业理念总结成文,以“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为标题发表。在这篇文章中,任正非写道: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并没有远大的理想,我思考的是这两三年干什么,如何干,才能活下去。我非常重视近期的管理进步,而不是远期的战略目标。活下去,永远是企业的硬道理。”
活着!多么简单浅显的两个字!但在商场白热化竞争,客观环境存在诸多变数,市场随时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企业究竟如何才能活下去,活得更好?很多创业者在制订创业目标时,会很不切实际地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却不去考虑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变数,诸如客观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并随时进行调整,结果稍不留神,就被商海无情的浪头淹没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