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的客观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2406
  • 作      者:
    刘雄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刘雄伟,男,1983年生,陕西绥德人。2007年于吉林大学文学院获史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吉林大学文学院获史学硕士学位,201 2年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和历史哲学。在《学习与探索》《社会主义研究》等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的客观性问题不仅是一个历史哲学界所争论的核心问题,而且是一个关涉全部人文社会科学合法性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借助于黑格尔“思想的内涵逻辑”,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澄明了人类现实的历史。一方面,马克思把对个人的理解诉诸人们所创造的现实历史,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来寻求现实个人的解放道路。刘雄伟*的《历史的客观性研究》重新彰显马克思对“现实历史”的存在论澄明,不仅有利于破解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化理解,而且有利于在学理上回击当前甚嚣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真理与历史的客观性
第一节   历史的客观性与思想的客观性
第二节   历史的客观性与真理的历史性
第三节   历史的客观性与解放的现实性
第二章 历史的科学化与意识化
第一节   自然“科学”与历史“学科”
一史学的科学化道路
二  自然、历史与人的存在
第二节   历史意识化与历史演进的形式
一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二  “思想史”与历史运动的形式
第三节   叙事的转向与后现代史学理论对历史
客观性的质疑
第三章   内涵逻辑与历史观念的变革
第一节   历史性:内涵逻辑的内涵
一  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
二  内涵逻辑的历史感
三  内涵逻辑:理解历史的通道
第二节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历史观念
一  黑格尔:思想的内涵逻辑
二  马克思:历史的内涵逻辑
三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理论传承:
从内涵逻辑看
第三节   克罗齐与思想的内涵逻辑
一  内涵逻辑与思想的客观性
二  克罗齐的“活历史”对内涵逻辑的展现
三  克罗齐对黑格尔的背离
第四章 从历史客观性的争论到历史观的
“现实性和力量”
第一节   现实历史的敞开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
一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历史的遮蔽
二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内涵逻辑
三  历史唯物主义“敞开”的现实历史
四  “历史科学”与人的解放
第二节   现实的历史与马克思的劳动主题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劳动的扬弃
二  劳动的内涵及现实历史的彰显
三  自由劳动及现实人的解放
第三节   活动、规律与趋势
一  人的活动的现实性
二  作为人的活动的历史规律
三规律与趋势
第四节   《自然辩证法》的旨趣与历史唯物主义
一  自然的存在论澄明
二  辩证法视域中的“自然”概念
三  从“自然辩证法”到“历史辩证法”
第五章   《资本论》与现实历史的澄明
第一节   历史主义谱系中的《资本论》
一  拒斥启蒙的普遍理性:历史主义的由来
二  《资本论》与方法论的历史主义
三“解放”的旨趣与马克思对历史
主义的扬弃
第二节   《资本论》与共产主义的历史性意蕴
一  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共产主义”
生成的理论语境
二  瓦解资本的逻辑与“共产主义”的
生成
三  “共产主义”与人类的未来
第六章 唯物史观与虚无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与虚无主义的两次相遇
一  施蒂纳批判——马克思同虚无主义的
首次相遇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与虚无主义的
第二次相遇
三  马克思克服虚无主义的当代启示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一  “最高价值”的幻象与马克思对价值虚无主义
根源的指认
二  现实历史的澄明与人类价值诉求的
历史性原则
三  解放的旨趣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
第三节   《资本论》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一  虚无主义的价值论视域及其
克服的限度
二视域的转换:从价值虚无主义批判到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三《资本论》的“解放”旨趣与虚无主义
克服的可能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学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的分野
第二节   作为史学理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语境中的历史
虚无主义课题
一从虚无主义到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
主义的由来
二  历史哲学与历史编纂学:马克思所指认的历史
虚无主义形态
三  立场与史实之争:中国语境中的历史
虚无主义讨论
四  回到马克思:历史虚无主义克服的可能
第四节   论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在超越
——兼评杨天石、梁柱的历史
虚无主义争论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由来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中国语境及其争论
三  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在超越
第八章 编年史·理性史·文明史
第一节 编年史
第二节 理性史
第三节 文明史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