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视野中的经济学》:
尤其是,经济理论中的假定和预示的关系问题。对此,以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中心目的之一是在经济学中推导出在操作上有意义的原理。所谓有意义的原理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做出关于经验资料的假说,也可以想象这个假说会遭到反驳。布劳格认为,萨缪尔森的这一观点不是通常理解的操作意义,而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事实上,萨缪尔森把经济学的演绎推理的前提看作是一种假定或假说,这种假定或假说应该有操作意义,即具有经验性。而经验性的东西应该具有可证伪性。所以,萨缪尔森将证伪的意义放在推理的前提,即假定上。而弗里德曼却将证伪的意义放在了推理的结论即预示上。他认为,假说只有通过预测,才能证明其意义。假说本身不需要具有现实性。如果假说不过分逼真,假说就可能有好处,相反,如果硬要求假说具有现实经验性,就会产生许多危害。因而,被证伪的对象应该是假说的结论及其预测,而不是假说本身或假设条件。波普尔哲学进入经济学之后,还开始了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即侧重于对经济学研究中的一般途径的研究。受波普尔证伪主义哲学的影响,它主张,任何研究方法都是以问题作为出发点的,逐渐形成了处理问题的目标或目的及其设计方法,即一定的技术系统。在技术系统形成过程中,洞察力、想象力、主动性、直觉、好奇、创造力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主张,对这些能力形成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课题。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创造力是形成经济学假说与假定的主要原因,显然,这与波普尔所认为的科学起源于问题的猜想是一致的。另外,在波普尔证伪主义哲学进入之后,又引起了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讨论,这是因为它又提出了不同于实证主义哲学所主张的科学划界的标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