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管理控制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73561
  • 作      者:
    刘霞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美国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发展中的里程碑,但它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种种困难,难以有效发挥其系统控制的作用。基于这一问题,《企业管理控制机制研究》从控制机制切入,借鉴管理控制理论,解析内部控制运行原理,构建以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管理控制机制研究》的特色在于通过理论解读、模型检验和案例分析,构建控制机制整合体系。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方向性目标、以经营活动效率效果为执行性目标、以财务报告可靠性为结果性目标、以法律法规遵循为约束性目标,整合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并基于“限制+鼓励”的原则,构建由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共同构成的管理控制机制,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
  《企业管理控制机制研究》适用于工商管理、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对学术研究具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
展开
精彩书摘
  《企业管理控制机制研究》:
  尽管控制论给出了控制的通用定义,但人们还是根据自身的理解对控制进行了界定。Copley认为,控制是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泰勒认为,控制是其实验的“原始目标”。《辞海》中将控制解释为两点,~是掌握住不超出范围,二是指组织的系统根据内外部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使自身保持某种状态的活动。在管理学上,控制最经典的定义当属法约尔的界定,“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就是要证实是否各项工作都与已定计划相符,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及已定原则相符。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加以纠正并避免重犯。”Merchant指出,控制的含义实质上就是让一切遵守规矩,这是管理的第一重要功能。控制得力就是指一个掌握信息的人能够相当有把握地不出现重大的、令人不愉快的问题。从这些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控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帮助人们按照确定路径实现组织目标。
  Reeves和Woodward发现,在与组织行为相关的文献中,“控制”一词的使用存在大量混淆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控制的含义过多。如今“控制”已深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管理学者们经常将人们开车过程来类比控制:当人们开车行进时,若加大油门,汽车立即提速;若转动方向盘.汽车改变行进方向;踩刹车则汽车会减速或停下。此刻,人们便控制了汽车,即汽车处于控制中。
  控制的产生是受托责任的需要,没有受托责任就无需控制。威尔逊指出,任何控制系统都应具备三个特征:受托责任、可控性和可选择性。控制已成为保障委托人利益、落实受托人经济责任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因此,控制的本质就是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保证。
  首先,对委托人来说,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有效的措施做保证,而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因此,控制能够推动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这与委托人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委托人判断、评价受托人的履职情况需要相关、及时和可靠的信息,而控制系统的一种重要任务就是提供相关、及时和可靠的信息。控制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要求能够保证从信息源开始,经过信息通道达到信息宿的全部重要信息都能如实地在信息系统中再现出来。但控制系统的要求不止于此,它还要求通过信息的前馈和反馈,使受控者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信息的高质量是有效控制系统的必然产物。委托人获取了相关、可靠的信息就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便能够掌握资本的安全性、收益性,以及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因素,如此不但可以判断受托人的履职情况,还可以对受托人的行为进行干涉。由此可见,控制是保障委托人利益的关键,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制度的支撑,那么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其次,对受托人而言,控制是其履行受托责任、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由多重受托责任构成,受托人在完成受托任务之后,向委托人提出报告,经过托付人同意之后,责任才能解除。可见,受托人有义务按照委托人管理企业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这是受托人解除受托责任必需的。因此,受托人必须要对企业各项资源的投入、产出和生产过程等予以正确计量,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控制能够合理保证受托人所需各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而保证了受托人能够向委托人报告履职的情况。
  向委托人提供信息仅是履行受托责任的一种形式,其内涵必须以真实的经营利润做保证,只有受托人切实实现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才算真正履行了受托责任。王光远(1996)将受托人责任分为两类: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受托财务责任要求受托人尽一个最大善意管理人的责任——诚实经营,保护受托资财的安全完整,同时要求其行动符合法律、道德、技术和社会的要求;受托管理责任要求受托人不仅应合法经营,而且应有效经营、公平经营,即不但要满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还要满足公平性和环保性。控制系统的建立不但要捋顺业务流程,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而且控制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实现企业战略。因此,控制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受托人实现经营目标,解除受托责任的重要保证。如果受托人无法实现经营目标,当然也就谈不上履行受托责任了。
  再次,控制能够协调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控制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企业各项战略、政策的顺利实施。委托人和受托人处于不同的控制地位,有着不同的控制目标,尤其在信息需求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对称性”。控制正是借助于各种控制手段和工具,通过采取基于“限制+鼓励”理念的控制机制,促进受托人以最大的善意、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最严格地按照当事人的意志来完成委托人所托付的任务。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控制机制概述
2.1 受托责任、控制和控制机制
2.1.1 控制的含义和本质
2.1.2 控制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2.2 控制机制有效性的判断标准
2.3 控制机制的功能
2.4 控制机制的结构
2.5 控制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2.5.1 控制机制研究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需求
2.5.2 控制机制研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5.3 控制机制研究是完善内部控制理论的需要
2.6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关系
2.6.1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的辨析
2.6.2 借鉴管理控制理论,构建控制机制

第3章 相关理论梳理
3.1 国外管理控制机制的研究
3.1.1 会计学者对管理控制的研究
3.1.2 管理学者对管理控制的研究
3.1.3 经济学者对管理控制的研究
3.1.4 基于控制包的整合控制机制
3.2 国内管理控制机制的研究
3.3 管理控制研究文献评述

第4章 控制机制的方向标
4.1 各方对管理控制的需求
4.1.1 企业所有者
4.1.2 企业管理者
4.1.3 外部监管者
4.1.4 外部审计师
4.2 管理控制应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
4.2.1 管理控制目标的演变趋势
4.2.2 资源优化配置是控制的核心目标
4.2.3 各方的需求导致控制要以资源配置为目标
4.3 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是控制目标有效性的判据
4.3.1 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体现
4.3.2 经济性目标的构成
4.3.3 效率性目标的构成
4.3.4 效果性目标的构成
4.4 管理控制目标体系的层级
4.4.1 明确控制目标层级的必要性
4.4.2 战略目标是方向性目标
4.4.3 财务报告可靠性是结果性目标
4.4.4 遵循性是约束性目标
4.4.5 管理控制各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5章 引导机制
5.1 引导机制是一种内在化的自我控制机制
5.1.1 自我控制源于人的本性
5.1.2 推动规范内在化
5.1.3 实现激励内部化
5.2 引导机制的构成
5.2.1 企业目标和价值观是凝聚点
5.2.2 责任感是引导机制的动因
5.2.3 沟通与反馈是引导机制的转换器
5.3 引导机制的关键因素
5.3.1 管理者经营理念是原动力
5.3.2 职员素质是重要因素
5.3.3 沟通的畅通是保障
5.3.4 多途径实现有效沟通
5.4 引导机制中的控制要素
5.4.1 控制环境
5.4.2 风险评估
5.4.3 控制活动
5.4.4 信息与沟通
……
第6章 激励机制
第7章 约束机制
第8章 监督机制
第9章 管理控制机制有效性实证分析
第10章 控制机制的整合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