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活即变化(精)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9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22345
  • 作      者:
    [英]朱莉娅·塞缪尔
  • 译      者:
    吕田妍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抱歉,此书暂时无货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份心理咨询的案例集,是朱莉娅塞缪尔作为心理治疗师的经验分享。其中共19个典型案例,涉及五个主题:家庭、爱情、工作、健康、身份认同等,每一章节后,作者从个人视角、学术思考和行业数据等方面分别做了小结,内容充实且扎实。作者立足生命中“变化”这一重要主题,帮助读者迎接和应对变化,并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出发,字里行间充满了共情与智慧。这是一本给身处困境、心感迷惘的读者以理解和力量的书籍。


更为珍贵的是,在关于“健康”的这一章节,新增关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的经历,塞缪尔紧跟时事,为疫情之下的人们提供向导和支柱。


本书内容皆来自真实的个人,作者永远站在和咨询者平等的位置,为其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剥除居高临下、心灵鸡汤式的无效说教,从每一位来访者自身的经历出发,让他们能够从自身找到自主生活的答案,最终破除危机,接受变化,走向下一段人生。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朱莉娅 塞缪尔(Julia Samuel),资深心理治疗师,英国心理咨询和治疗协会副主席,伦敦圣玛丽医院保健先驱人物,英国丧亲儿童基金会创始人,服务于英国国民保健署。英国乔治王子教母,《每日邮报》“鼓舞人心女性奖”获得者。同时创办个人诊所,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提供心理治疗服务。著有《悲伤的力量》。

 

译者: 吕田妍,1981年生,IT公司职员,译作包括《烈火的召唤》《骸骨迷宫》等。


内容介绍

生活充满变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让人不安、恐惧。在自己的诊室,朱莉娅塞缪尔接待了很多来访者,帮助他们做出调整,接受改变的痛苦,逐渐获得心理资源。塞缪尔从家庭、爱情、工作、健康、身份认同五个角度(涵盖人生每一阶段会遭遇的典型危机和丧失),以不同案例讲述人们面对危机变化时的真切故事,以及帮助来访者处理困惑、洞察自身经历、解决关系问题、获得勇气、寻找充满希望的新开始的过程。在最后一个章节,作者提供了可使用的心理工具和技巧。


精彩书评

书中的案例研究描述得如此之好,就像在读一本精彩的小说,不同的是,作者对笔下的人物有无尽的耐心……从这本充满智慧、态度亲切的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各种教训……朱莉娅塞缪尔相信基本的人类道德,她所书写的每一句话都闪耀着乐观积极的光芒。

——凯特桑德斯(Kate Saunders)

 《泰晤士报》

 

这本出色的书做了其他书所没有做到的——它以富有同情心和真正有洞察力的方式谈论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包括成年的子女、复杂的家庭、工作的压力……我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人至少能在其中一个真实生动的案例研究中认识自己。能够聆听一位出色的心理治疗师讲述自己的工作,是一种荣幸。

——罗西波尔卡特(Rosie Boycott)

英国记者,欧盟委员会媒体顾问

 


展开
精彩书摘

那些我们不希望发生的变化,处理起来必然更困难,比如离婚或失业。剧烈的外部事件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不过,失败也可能最终成为突破。人类总是渴求安稳,不愿放弃过去熟悉的种种,因为它们没有迈向未知那样可怕。无论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我们的内心都承载着过去的创伤或失望。当新的事件发生,比如丢掉饭碗,会燃起人们心中久远但强烈的感情。我的客户辛迪丢了工作,然后发现自己从未审视过“我是个失败者”这样的念头,而这可能会阻碍必需的变化。抗拒变化最常见的方式包括让自己过分忙碌,或者过分害怕而不敢应对。


变化考验着我们的信念,迫使我们去质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坚持核心信念的同时,允许这些信念随着实际情况演变也非常重要,要让自己可以从新的经历中不断学习。有时我们不得不失败一次才能继续向前。有些人即使选择苦恼忧愁,也不愿承受不确定性带来的痛苦。然而我们根本无法控制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关键事情,比如生死以及周围人们的行为和感受,在面对混乱时提醒自己这一点,也是一种解脱。我们能施加影响,但费尽心力试图去控制,必然会徒劳无功。


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归属需求让我们往往把差异视为一种威胁,这通常是由于我们对他人的无知。这可能会造成自我内部的冲突,或者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的外部冲突。只有通过富有同情心的对话,审视分歧,开启更多理解的时候, 我们才会看到团结的力量比分离的力量要大得多。对于像欧文、萨拉和 KT 这样生来就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做完整的自己,因为他们不可能总是改变别人的看法。当他们在一种具有羞耻感的文化中长大时,可能他们已经内化了羞耻感。

 

我的重点是通过这些故事来说明这种复杂性。他们对性别、种族、性和文化的认同感,是如何通过改变进程影响他们的生活的—— 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被别人看待他们的不一致。他们所处的环境对成功过渡到新身份起了关键作用。欧文和KT 大体上处于一种支持他们改变的移情环境中。萨拉身边没有一个可以支持她的家庭,她不得不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她必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接受教育,学习赚钱的技能,并且要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他们,我们看到,对认同感有信心,是他们如何在自己的世界中运作的基础。当他们与自我认同产生分歧时,这就  会损害他们的幸福感和参与生活的能力。


身份的变化过程


变化过程的第一步是意识。我们可能会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因为我们的身份从出生起就确定了,是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去审视那些信息和信仰,也不会去质疑它们是否适合自己,或者是否受到了它们的限制,因为打破与原生家庭的联系是非常可怕的。不同于我们所知道的一切,这会让人感到疏远。

 

感到不适通常是变化的报警器,它告诉我们,当前的生活方式和看法已经不再适合自己了。环境可能会迫使我们做出改变,这是无法控制的,它会加剧我们的痛苦。我们可能 会寻求控制,并渴望可以和过去一样,但我们别无选择,只 能屈服于新的局面。它将迫使我们区分过去的自己,以便获得爱和接纳以及我们现在如何看待自己。这涵盖了我们人格中的所有领域,从性、性别、宗教、工作和生活角色,到父母和环境所制约的内在自我意识。

 

这需要勇气、自我同情和决心,才能敢于跳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东西。要在这个不断发展的自我维度中找到清晰的含义,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考和谈话。出生时被给予的身份与真正的身份,抑或新的身份之间的差异,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往往都很艰难。我们可能会被内部的批评声音所阻挠,我称之为“ 垃圾委员会”。清楚地听到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什么,并向它们发出挑战,这会有所帮助:它们可能在小声嘀咕,制造出有害的自我厌恶情绪。我们可以建立一种更友善的内在对话,那就是好奇、富有同情心和耐心,用一 种积极的声音来支持开拓自我的新维度。

 

尝试新的行动,与新的团队建立联系,建立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和熟悉新形势,这些可以支持变化的过程。寻找新的归属感会让人悲伤,为了能够找到真正的自我身份,人就要遭受失去以往身份的痛苦:变化越大,损失越大。和悲伤一样,这个过程的悖论性是真实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所说:“ 我们越能接受自己无法接受的方面,就越有可能发生改变。”

 




展开
目录

引言

生活中的变化过程


家庭关系                                          

莉娜:新娘的母亲                           

卢卡斯:新手奶爸                           

宛德:职业母亲                             

关于家庭的思考           

                                 

爱情

玛莉亚:婚姻和外遇                              

杰克逊:爱情、健康和家庭                                

罗比:爱与失去

艾丝特:从头再来,爱在古稀之年

伊莎贝尔:四十三岁的离异和新欢

关于爱情的思考

 

工作                         

卡斯:第一份工作                            

蕾切尔:产假归来                            

海因里希:退休后的生活                       

辛迪:被解雇以及爱情的波折                   

关于工作的思考                               

 

健康

杰弗瑞:家中的病人

阿伊莎:更年期、失业与家庭关系

本:患癌症的单亲父亲

埃里克:新冠肺炎患者

关于健康的思考

 

身份认同                                  

萨拉:从拉卡逃到柏林                         

欧文:接受自己,找到爱                      

KT:二元之外                                

关于身份认同的思考

                          

结语                                       

附录:寿命的发展                          

我作为心理治疗师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