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488848
  • 作      者:
    绿妖著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梁鸿、张立宪倾情推荐

  ★作者走访台湾60余位农民、10余个民间团体与台湾当局、以农民的个人故事与乡村的普遍现状,勾连台湾农业、历史、经济、民生、环保、社会创新等多个维度,相当丰富地呈现了台湾乡村的现代化与传统的博弈与结合,农人的尊严、职业、创造与坚守

  ★当农民不再代表阶层与社会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为对象的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终将诗意的栖居,这是可能到来的美好

展开
作者简介

  绿妖,现居北京,做过工人、时尚媒体编辑、电台主持人等。出版有散文集《我们的主题曲》、随笔《沉默也会歌唱》、小说集《阑珊记》、长篇小说《北京小兽》《少女哪吒》。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走访台湾60余位农民、10余个民间团体与台湾当局、以农民的个人故事与乡村的普遍现状,勾连台湾农业、历史、经济、民生、环保、社会创新等多个维度,相当丰富地呈现了台湾乡村的现代化与传统的博弈与结合,农人的尊严、职业、创造与坚守。

  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乡村,能将自己的粮食,蔬菜,水果,有保障的进入它该有的商品渠道,农人也是商人。在乡间喝茶的农人,在他城市的客户眼中是个有个人品牌的商人……当

  农民是生活的创造者与享有者,而不只是承受者,不再代表阶层与社会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为对象的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沉默的,是积极参与的……

  当现代化科技与传统乡村生活结合,与土地细水长流,人们终将收获安静、阔大又家常、温暖、满足的生活。


展开
精彩书评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甚至全世界都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现在这种环境下,传统农业怎么转型,传统农民怎么自处,农产品如何流通,有了全球化、新的农业技术之后,农民何去何从,这些问题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不管你是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我觉得这是一个绕不开的题目。

  ——张立宪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农民,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自己,那么,不管贫穷、衰老,不管腐败、压榨,生活仍然拥有自由、美好的可能,因为,你就是生活的创造者,你能动地参与到社会和文明的建构之中,这一点,足以让生命充满尊严和骄傲。

  ——梁鸿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
  说到果蔬,台湾“先天不足”: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潮湿,是病菌、虫害的天然温床,不喷农药,农作物很难种得好。而上世纪爆发的癌症潮促使人们反思农药弊端,台湾加强农药管理,在“卖得好”与食品安全之间,常年持续无声战争。还有台风豪雨。七月葡萄、高接梨、荔枝、芒果,八月文旦柚、苦瓜,正逢台风上岸,产量扫掉三分之一也是常有。果农称套袋还在,水果已被刮落叫“上吊”,无奈又戏谑;日趋恶劣的“极端天气”,对白领来说只是概念,靠天吃饭的农民,却比任何环保组织都更晓得它的厉害,新社头柜是枇杷产区,近年,因天气缘故,枇杷不开花,有果农减产三分之一,后果堪比台风。台风,当局有灾损补助,而别的“极端天气”没有。同时,台湾农业常有“逆天”之举。比如,克服高温,在亚热带种出高品质的温带梨,高接梨因此成为台湾水果业之骄傲。但它每一步骤都需人工介入,成本高昂。所谓“逆天”,是“先天不足”之下,台湾小农为提高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对自然特征的不断突破。它提升蔬果品质,也加重成本。1979年苹果开放进口,台湾苹果一败涂地,果园纷纷改种其他作物或任其荒芜。加入WTO后,面临全球化竞争,一面是农业价格更低的对手如大陆,一面是美国为代表的跨国大型农企业,小农经济的台湾“两线作战”,陷入困境。1外销市场,农产品成本高昂,出口不利;本土消费,因台湾面积狭小,物价易受波动,供应稍多即跌,略少就涨。菜农和果农,因其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征,最容易遭受冲击。菜农的口头禅是“菜土菜金”—俏时像黄金,跌后如烂泥。果农笑道:“台湾有两个丰收,一个‘风收’,一个丰收。”把丰收与台风并列,丰收中包括焦虑。台中市新社区是台湾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区,按当地“乔木咖啡”老板乔德华的说法,由于新社的农业地位,以及“种苗改良繁殖场”在此,来考察农业,“只要稍微懂得台湾农业,来台湾不是跑台北高雄,新社要到的”。新社农业以水果香菇为主,特产有葡萄、杨桃、高接梨、枇杷、香菇、花卉等。2013年7月至8月,我在新社随机采访了十几位果农菜农,年龄从三十岁到七十八岁,所种从高经济作物如香菇、葡萄、高接梨、枇杷到廉价的百香果、丝瓜,共同点是,他们都是无财团背景的个体农民,是标准台湾特色的“小农经济”。他们面对的问题、苦恼与喜悦,也因此有了更强的代表性。
  在土地上绣花
  刘胜雄穿耀眼的橙黄色T恤,胸前印着“新社农会”四个字,稀疏的灰白色头发,脸上是农人特有的黝黑。精力充沛,爱笑能说,是极佳的采访对象。他有长年累月做一件事,并且知道自己做得好的手艺人的骄傲。所以可以不夸张、不矫饰,却异常生动地讲述农活中的每一道工序,因为他都懂。
  他认同自己的农民身份,并以此为荣。说到农业技术的心得,他睐一睐眼:“台湾农民都很聪明的,看一眼别人怎么做,就会了。”那一瞬间,他脸上闪过压抑不住的、只能以“顾盼自雄”来形容的神情。还有,讲自己在中兴大学上课,学农业知识,若发现老师还不如自己高明—压抑不住的骄傲,再次一闪而过。他知道自己做得好,比教授摸过更多蔬菜、沾过更多泥巴、赔过更多血汗钱。他对农业技术的每一步掌握,都是身体力行,在太阳之下、土地之上,学习而得。
  他爱用宏观大词,比如“我都是策略失败的了”,说的是因防虫不力,去年整块苦瓜地都送给果蝇吃。宏观地概括他的状态,大概是:以前试图种植有机蔬菜,如今想转型,遂“抓住机会”,购入农业改良场(以下简称农改场)培育的一款桃子新品种。
  采访多了,有了比较,发现他种的都是最难种、也是最贵的:苦瓜、辣椒、枇杷、桃子。他不像有的农民,依习惯耕种,今年与十年前所种并无不同。身为一个有十几年生产经验的产销班的班长,一直作为“核心”“骨干”“专业”农民,挺过残酷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台湾如今仅剩的百分之五的农业人口中更为金贵、罕有的百分之二十的专业农户,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竞争,这激烈的农业现代化在他身上的表现之一,是对价格的异常敏感。从菜地出来,路边有一棵笔柿,他指着它,神情鄙夷:这个东西,它怕果蝇,要套两次袋!最后又要用一个盒子装,一盒三颗,才十几块钱。套两次袋啊。哪像种桃子,你只要栽下去就OK。
  他喜欢旅游,去桂林花了一万三,三峡四五万。农忙时候是不能玩的,他会告诉旅行团,他的时间点—通常是春节前后,虽然贵一些—哪里他还没去过。旅行社开团,他的时间又能配合,抓起钱就走。张家界是和妻子一起去,用去七八万。吴哥窟两个人花了三四万。因为要给女儿看孩子,妻子其实很少出去玩。
  ……
展开
目录

序一 梁鸿

序二   绿妖

果蔬,不仅仅是食物

在土地上绣花 

果园不要荒 

休闲农业:触摸食物的生长 

种丝瓜的出租车司机 

青年归乡做农民 

台湾乡下的日常 

一粒米的一生

稻农掏出名片来

共同经营不是乌托邦 

阡陌行,现代社会的农民团体

农会:民间组织的职能 

四健会:让孩子感受农业的乐趣 

市里来的人 

杨儒门和248市集 

主妇成联盟:找安全的食物 

跋 绿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