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史研究论丛: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欧美教育的影响》:
一、从个体角度看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蒙台梭利在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经历了数次选择和转变,最终选择了教育作为终身职业,她的学前教育思想也是在其不断的选择和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完善的。研究蒙台梭利的生平,可以从她个体的角度清楚地了解其学前教育思想形成的轨迹。
(一)童年:严格的家庭教育和与众不同的资质
1870年8月31日出生的蒙台梭利,5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她出生的地方——意大利安科纳(Ancona)省的小镇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她的父亲Alessandro Montessori是波伦亚贵族的后裔,属于典型的受过传统教育的保守派人士,他当过军人,并以作战勇敢得到首肯,他遵循严格的礼数,并因此而闻名,得到众人的尊敬;她的母亲Renilde Stoppani是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神父Antonio Stoppani的侄女,美丽娴静,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蒙台梭利不只在外貌和性格上与母亲非常相像,两个人在感情上也始终能理解和沟通,这种理解一直持续到1912年她的母亲去世。
虽然蒙台梭利是独生女,但是她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这使她时刻遵守秩序和纪律。在她未入学之前就每天负责清洁指定的一块地方,还要帮附近的穷人制作衣物。她还曾每天陪一位行动不便、驼背的女孩儿外出散步。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童年的生活是她日后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的源泉。
在她的老师和同学看来,蒙台梭利时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成熟,在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时,她往往是小群体的中心人物,有时她的惊人之语使人难以相信是出自一个孩子之口。如,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她会说:“难道你们还没有‘出生’吗?”她还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不容别人对她有丝毫轻蔑,就连老师也不例外。有位老师曾对她的眼睛有过略带侮辱的言语,蒙台梭利以在这位老师面前不再抬起眼睛来表示她的强烈抗议。I11从小对成人权威的不畏惧,可能是她在教育中提出“尊重幼小孩童”教育理念的潜在的思想根源;她性格中的某些特征在这时也显现出来,这种性格后来成为她一生奋斗的动力。
(二)16岁:想做工程师的女孩儿
在蒙台梭利5岁时,全家迁往意大利的首都罗马。蒙台梭利在罗马度过了她的少年时代。当时的意大利,12岁之后的孩子如果读书的话,就要专门攻读不同的学科,而女孩儿除了做从事教师职业的准备外,几乎别无选择。蒙台梭利既没有像她的父母期待的那样当一名教师,也没有更现实一点儿,嫁个好丈夫(因为无论以当时的还是现在的审美标准,蒙台梭利都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加上她的家庭背景,她很有可能因此而进入一个有重要社会地位的家庭),而是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蒙台梭利13岁时,在母亲的支持下,不顾父亲的反对,进入一所工科学校学习数学,准备将来做一名工程师。1886年她16岁时,蒙台梭利做出了极不寻常的选择——考入专门招收男生的国立技术学院。
少年的蒙台梭利一心做着工程师的梦。由于她的选择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大相径庭而引起她与父亲的矛盾,造成他们之间多年的失和,也正是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养成了她一生追求“精确”与“秩序”的习性。
(三)20岁:年轻医学院学生的艰难求学之路
年轻的蒙台梭利似乎对许多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从20岁开始,她在罗马大学学习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课程。这期间,她的兴趣转向了生物学,并决定做一名医生。蒙台梭利于1892年历尽重重困难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学习,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有关她如何想尽办法、甚至面见了当时的教育部长才得以入学我们无法详尽地考证,但就当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她面临着多大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