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清末变局的法国对华策略研究:1900-1912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69659
  • 作      者:
    庄和灏著
  • 出 版 社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基于清末变局的法国对华策略研究(1900-1912年)》的主干史料是两部分:一是法国外交部为主的官方档案,二是法国本土主流报刊为代表的民间资料。这些基本都是他在巴黎各档案馆、图书馆所搜集来的,大多也是我们此前未曾看到过,甚至未曾听闻过的。所以《基于清末变局的法国对华策略研究(1900-1912年)》的第1大特色,便是史料之新颖且具有原创性,而这一直是历史学著作*重要的一个价值指标。其次,借助这些史料,或者说借助这些法国人(其中既有外交官,也有军官、记者、商人、传教士等)的不一样的视角及记录,以1900年至1912年中国的政治变局(从义和团运动、民众反帝爱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运动)为主线,可以实现对清王朝从挣扎到衰亡、列强间的冲突与制衡及均势的形成,民众运动的节节高涨等史事有机而重新的勾勒。尽管这样的历史重建与以往的历史脉络大致同步,但许多过去未曾知见,或只是一笔带过,或记载有误的历史问题以及历史细节却因此得以很好地彰显与论证,比如慈禧太后在庚子前后一些令人费解的举措,法国对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分析及其各种对华具体政策的制订与修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民众运动,法国人视野下的孙中山,革命党人及其活动,退位前后的清朝廷政要、列强与孙中山、袁世凯等人之间的交往等等。细细读来,不仅颇有新意,也颇有趣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诸多历史问题,尤其是大量新历史史实的揭示与佐证,将不同程度地深化并丰富我们对于上述这段历史及其变迁的认知与理解,同时也将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对现阶段中法关系、中欧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某些有意义的历史借鉴。此外在该书中,作者对于历史叙事模式的把握清晰而富有层次感,并且对于史事的分析以及所下之结论也是独到而中肯,全书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清末变局的法国对华策略研究(1900-1912年)》:
  自戊戌政变以来,列强便与慈禧交恶。两者的分歧从表面而论,似乎更多纠结于光绪帝及其推行的改革,但从本质来看,还在于彼此在有关清末中国是否需要全面改革这一认知上的巨大差异。显然列强支持光绪帝的改革,但他们的出发点主要还是基于维护各自在华利益的长远考虑,因为他们种种特权的给予者——清王朝此时已到了不改革将难以为继的地步。但慈禧却扼杀光绪帝的改革,因为在她看来,改革就是夺权,而且还是一个特别针对她、企图剥夺她继续成为中国主宰的阴谋。
  然而与列强此般僵持非长久之计,况且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发展以及他们对于中国政治日益深厚的影响力,俨然是清帝国与慈禧难以回避却又深为忌惮的烦恼,所以修补或者缓和与列强的关系势在必行,于是乎便有了1900年3月8日慈禧在自己寝宫招待列强驻京公使夫人的一幕。可是在清末历史上,慈禧素以铁腕治国著称于世,所以在这一次盛情款待、摆出亲善姿态的同时,她又借助1898年瓜分狂潮之后中国民众日益高涨的排外情绪,特别是当时在华北大地蓬勃兴起的义和拳运动,进而对列强态度强硬,其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软硬兼施的政治手段,逼迫列强就范,从而使自己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合法性得以重新确立,但是包括法国在内的诸多列强毫无妥协之意,先是外交抗辩,后是军事施压。于是在步步进逼之下,慈禧决意一搏,为了所谓的“尊严”,誓与列强对抗到底。而此时她的力量源泉除了狂热的义和拳民众外,更为重要的一股便是那些在19世纪末期创建的“新式”陆军。面对慈禧的公然挑战,列强的反应可谓迅速而果断,他们根据当时中国南北不同的政治格局,极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或军事进攻或军事威慑的策略,从而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了对中国全局的掌控,并将一再躲避的慈禧和清政府“请”回了谈判桌。
  经此之变,慈禧彻底臣服。虽得益于列强间的制衡,清王朝继续维持了统治,但整个中国大地却由此完全纳入列强的全面掌控。至于列强,则凭借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不但为此后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定下了“主从”的基调,同时也将1898年瓜分狂潮中所取得的特殊权益加以巩固和扩充。由此可见,慈禧的“最后一搏”非但没能使自己和国家摆脱现实的困窘,反而一场庚子之乱将中国就此引入了前途未卜的深渊。
  在法国人的眼中,20世纪初叶的中国,因为慈禧的“不甘人后”、义和拳之乱的不期而至,以及两者的相辅相成,不仅彻底打破了自甲午以来中国与列强的相对平衡,同时更翻搅起了早已不平静的中国政局,进而揭开了清末最后10余年内乱的序幕。自19世纪末以来,列强在华的竞争愈演愈烈,日本和德国的强势介入便是最好的例证。但另一方面1898年瓜分狂潮和“门户开放”政策所形成的势力范围,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在华列强的重新制衡,而这也就是为何这一时期列强除了争斗,更有彼此的互助。因为维护在华利益是所有列强的意愿,所以在应对慈禧挑战之时,列强会抱团以抗之。其实背后的道理很简单,更何况慈禧所挑战的是所有列强在华的最核心利益,即掌控中国的权力,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辛丑条约》的“苛刻”以及之后列强在中国的大肆扩张,而列强上述行为的真实用意还在于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的有效控制。显然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在重创之下已彻底臣服,而风雨飘摇的清帝国自此也不再是列强眼中的治国者,而充其量只是他们的一个代理人而已。但不甘被欺凌的中国民众却不会就此屈服,“人心思变”渐成为中国社会的共同心声。
  这一时期的法国作为列强集团的重要一员,不仅积极参与了反击慈禧与义和拳的八国联军侵华与东南行动,同时基于《辛丑条约》前后的中国政局与在华列强的再平衡,法国政府开始在诸如保教政策、制衡战略等方面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调整,抑或也可视为是一种修正。其目的无非是立足法国现有实力,抓住清政府新败之机遇,实现其在华利益的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法属印度支那重要性以及地位的不断凸显,无论是法国对华外交的重点,还是法国在华战略的核心,都开始发生偏移,一切举措都将服务于法属印度支那之利益诉求。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价值
一、跨文化晚清史研究的缘由
二、跨文化晚清史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课题研究设计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研究选题说明
第三节 课题研究方法
一、记忆建构历史的理论依据
二、记忆建构历史的实际运用
第四节 课题研究目标

第二章 皇太后的疯狂与法国的回击
第一节 费解的皇太后
一、“矛盾”的对外政策:亲善与强硬
二、“自信”的源泉:“新式”陆军的创建
第二节 列强的强势回击
一、列强的军事策略
二、列强的战略实施
第三节 帝国统治的延续
一、巨额赔款的兑现
二、中外“亲善”的重建
第四节 法国在华政策的修正
一、从策略到象征:法国保教政策的再定位
二、由全国而西南:法国制衡战略的调整

第三章 “激进风潮”的重压与法国的彷徨
第一节 “把中国还给中国人
一、”激进风潮“的发端
二、”激进风潮“的演进
第二节 法国在华策略的摇摆
一、从合作到决裂:法国与孙中山的关系
二、围绕《苏报》案交涉的”矛盾“表态:法国与清政府的关系

第四章 清政府的退位与法国的抉择
第一节 清帝国的”失控
一、失去平衡的朝局
二、“失国”的前兆
三、1911年革命的爆发
第二节 列强的历史抉择
一、列强的权衡
二、列强的介入
第三节 法国对华认知的踌躇
一、共和国家的危机四伏
二、共和初年的中国“民意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法国人眼中的清末变局
第二节 法国对华策略的特征
一、以往政策的适度调整
二、政治风投与既得利益的再平衡
三、列强一致原则的基本遵循
第三节 记忆建构历史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