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维金字塔”型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实践教学正是根据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实践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教学内容和对象,包括自然对象、社会对象和精神对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科学实验、模拟、观摩、考察、访问、讨论、演讲、作业、练习等等。实践教学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特定环节,围绕某一专题、利用一定手段组织的一次实践活动。广义的实践教学,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由教学主体主动参与,为传承知识、发展能力、探索创新而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即按照实践活动特性规律组织教学就是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的特点
大学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教育过程。所以,大学教育必然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组成,而且实践教学贯穿大学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在大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而且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均具有相对独立特性,又紧密结合,将各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联系到一起,形成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大学实践教学是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综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长期性。实践教学贯穿大学本科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每个学期都有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尽管每项实践教学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总体而言,实践教学时间持续4年(或5年)。
(2)系统性。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各个环节联系为一个体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一个系统的培养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几个内容的相加,内容符合科学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又有因材施教的特性。
(3)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际工作的操作、社会管理能力的训练,科学研究的训练、同时含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
(4)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局限于专业和学科领域。
(5)广泛性。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类社会的改革、进步、发展和变迁,与人类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社会上的各种事物,都是学生了解、研究的内容,不了解社会,就不能适应社会。
(6)多样性。实践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大家参与到一项工程,小到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模型,大到一个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实施,都是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必然是多种多样。
(7)灵活性。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多样性又决定了实践活动的灵活性。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人员,可采用各种各样的实践方式。
(8)社会性。实践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解决教学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问题,那么,仅仅依靠学校自身办好实践教学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为学校提供有利的实践条件。
三、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知识是人们的认识和经验的概括与总结,课程是传播知识的平台,理论课和实践课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由于课程设置方式的不同,使人们对实践课程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实践课程依附于理论课而存在,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自觉不自觉地延用理论课程的思维方式,忽视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理论课程偏重于演绎思维,对知识偏重于理论性的概括,实践课则重于归纳思维,偏重于经验性概括。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对经验性的知识不太重视,认为它不稳定,不深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