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84031
  • 作      者:
    张文忠[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宜居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专业性著作,对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是城市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也是社会公众了解自身居住环境的依据。读者从中可全面理解什么是宜居城市,如何评价与建设宜居城市。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和谐宜居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解读“和谐宜居城市”的内涵、总结国内外和谐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和建设经验、梳理国内外“和谐宜居城市”的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和谐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并以北京为典型案例,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诊断北京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存在的问题,解析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规划实施目标、路径和政策。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塑造城市,城市也塑造我们。
——温斯顿·丘吉尔

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提出,可以说是系统建设和管理城市的最终目标。从交通出行建设看,已经从增加和加密道路的外延扩展,向优化交通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管理的内涵发展迈进,要想提高城市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必须要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控制私家车出行比例,加快建设和严格管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为居民提供舒适和便捷的出行环境。

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控制私家车出行比例


便捷的出行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对于一个超大城市来讲,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必然的选择。北京在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对公共交通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公共交通状况,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到,百姓对北京目前的公共交通状况基本满意。但从各分项指标状况来看,交通通畅不拥堵状况是百姓最关注和渴望的事情。

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可以有效疏解地面交通拥堵。但目前已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在连接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便捷程度上还不能够满足居民日常出行的需求,特别是居住地到轨道交通站点的连接,以及轨道交通站点到工作地之间的连接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政府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对公交交通网络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线路数量上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点对点(居住地、工作地、消费地等)之间的快捷连通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出行比例是未来加强北京市交通便捷性建设的关键。发达国家在治理城市交通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手段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出行,如提高牌照费用、养路费、燃油费、停车费等各种措施,北京可以借鉴相关做法来限制小汽车的出行。大量私家小汽车的拥有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随着居民居住空间的向外延伸,私家车与公交系统之间的统筹协调对解决交通拥堵意义重大。参照国外大城市的经验,一般在市中心区采取限制私家车出行比例的政策,以公交,特别是轨道交通为主体,而在城市边缘区与核心区之间设置停车场,方便并引导居民进行换乘,缓解中心城区的地面交通压力。

二、完善快速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慢行交通系统


与其他世界宜居城市相比,北京市的人均轨道交通里程数还处于落后水平。轨道交通具有运速快、运量大的特点,且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能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为加强北京新城与老城间的快速联动提供了可能,也为人口疏散提供了可能。轨道交通的发展能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应该成为用地紧张背景下的北京市未来土地开发的主要模式。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轨道交通建设费用高,因此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成本必须匹配,建设之前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与轨道交通相比最有竞争力的是私人交通工具,根据国外大都市交通系统的建设经验,未来应通过快速换乘方式,吸引城市功能核心区之外的私人交通工具在城外停滞而换乘轨道交通工具,减少私人交通工具对中心城区交通系统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北京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公共交通系统是轨道交通系统。

中国城市的自行车出行比例相对发达国家较高,然而,对比国内外解决自行车交通出行时却发现,发达国家积极开辟自行车专用道路网,让自行车“有路可走”,甚至为提高自行车交通的通行能力而大开绿灯。但国内城市则大多只是以方便机动车出行为出发点,往往把自行车从交通干道上分离出去,避免对机动车的干扰,对于自行车交通的规划管理没有系统考虑。此外,中国城市的道路监管力度不严,自行车道往往被占为机动车道和停车位,自行车道几乎名存实亡。同样,中国城市对步行交通系统的实施力度不大,缺乏系统完整的步行交通规划,目前没有完整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自行车和步行交通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交通出行方式,是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短距离出行方式,未来应尽快完善城市自行车和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强化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在北京市综合交通发展中的地位,为绿色出行者创造良好的条件,强化人性化规划设计理念,为短距离出行营造绿色、安全、舒适的发展空间。
展开
目录
前言  i
上篇 和谐宜居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和谐宜居城市的解读  3
第一节 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背景 ·· 4
第二节 和谐宜居之都的内涵 6
第三节 和谐宜居之都的内容构成· 9
本章小结  12
第二章 和谐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 13
第一节 城市宜居性及研究视角  13
第二节 和谐城市的内涵和发展  21
第三节 和谐宜居城市的幸福感研究视角  24
第四节 大数据在和谐宜居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 30
第三章 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31
第一节 和谐宜居城市思想的形成与演化  31
第二节 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  34
第三节 新的城市发展理论的启示· 40
本章小结  42
第四章 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框架  43
第一节 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 · 43
第二节 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导则  47
第三节 和谐宜居城市的建设体系  49
本章小结 54
第五章 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55
第一节 立足人与自然和谐  55
第二节 突出以人为本··· 57
第三节 重视公共服务设施 · 59
第四节 强调公共交通61
第五节 关注开放和包容 · 62
第六节 经验启示  64
本章小结  66
第六章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述  68
第一节 宜居城市的物质环境构成评价指标 68
第二节 宜居城市的主观感受评价指标  84
第三节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的共性和特征  87
本章小结  89
第七章 和谐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设计 90
第一节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90
第二节 客观评价指标的选择  92
第三节 主观评价指标的选择  98
第四节 评价方法  101
本章小结  106
下篇 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市的目标和路径
第八章 北京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综合评价 109
第一节 基于客观指标的评价结果  109
第二节 基于主观指标的评价结果  124
本章小结  139
第九章 北京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短板分析  140
第一节 区域性污染及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环境健康恶化  140
第二节 城市功能空间错位导致职住分离与交通拥堵  144
第三节 人口快速膨胀导致公共资源拥挤  151
第四节 个别设施长期缺乏· 153
第五节 北京距离世界宜居城市还有多远 155
本章小结· 158
第十章 影响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因素解析  159
第一节 自然环境本底对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影响  159
第二节 经济发展条件对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作用  161
第三节 制度因素对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影响  164
第四节 城市规划对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作用  166
第五节 社会结构变化对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影响  176
本章小结  180
第十一章 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总体构想  182
第一节 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目标  182
第二节 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方向  187
第三节 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重点  190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和谐宜居北京建设的政策导向 199
第一节 生态环境政策  199
第二节 公共服务设施政策  200
第三节 城市交通政策  202
第四节 社会和谐政策  203
第五节 社会治理政策  204
本章小结  205
参考文献  2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