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生活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6083
  • 作      者:
    顾红亮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该书以中国的现代性发展和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为历史背景,以梁漱溟哲学的重构为切入点,从礼俗生活世界、政治生活世界和心性生活世界三个维度阐述“儒家生活世界”(Confucian Life-world)这一新的概念。梁漱溟从事乡村建设可以看作是在现代中国重整儒家生活世界的一次实验,也可以看作是在表述一种反思性的儒家现代性观念。
展开
作者简介

  顾红亮,男,1971年生于浙江萧山。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曾在Bar-Ilan University(2003-2004)、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007-2008)、Harvard University(2010-2011)作学术研究。主要著作有《实用主义的误读》、《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想象个人:中国个人观的现代转型》(合著)、《儒家生活世界》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家生活世界》以中国的现代性发展和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为历史背景,以梁漱溟哲学的重构为切入点,从礼俗生活世界、政治生活世界和心性生活世界三个维度阐述“儒家生活世界”(Confucian Life-world)这一新的概念。梁漱溟从事乡村建设可以看作是在现代中国重整儒家生活世界的一次实验,也可以看作是在表述一种反思性的儒家现代性观念。

展开
精彩书摘

  《儒家生活世界》:
  二、社会问题与乡村生活
  梁漱溟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问题。梁漱溟及其那代很多知识分子常常有改造社会和拯救民族的使命感。怎么改造社会常常是他们的严肃话题之一。有意思的是,梁漱溟不仅把这个问题视作政治的和经济的问题,而且视作哲学的和文化的问题,同时认为,后者的意义更为重要。所以,他在1932年的一篇文章《中国之地方自治问题》里说:“此刻的中国问题,只是新文化的建造开辟问题,或者是旧文化的补充改造问题;既非对外敌对,亦非内部冲突,而只是我们社会自己生长进步的文化问题。”①
  和对人生问题的烦闷一样,梁漱溟也在少年时起就关切中国社会问题。他自述早年曾赞成立宪派主张,因为颇为欣赏英国的政治制度,后来转为革命论者,对辛亥革命寄予厚望。曾一度还热心于社会主义,读过近代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幸德秋水在该书中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严厉的批评。他说:“现代的文明一方面闪耀着灿烂的华美和光辉,另一方面又隐藏着黑暗的贫困和罪恶。”②贫困和罪恶的主要根源在于私有财产制度。梁漱溟对此论断十分赞成,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拔本塞源,只有废除财产私有制度,以生产手段归公,生活问题基本上由社会共同解决,而免去人与人间之生存竞争。——这就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当时对社会主义理念的初步理解。
  后来,梁漱溟觉悟到社会制度的确立与人们的习惯或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中国社会之所以成为当今的社会,是因为中国人长久以来已经形成自己的习惯或民族精神,两者相互适应。可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与中国人的心灵习惯并不符合,习惯或民族精神是根深蒂固的东西,轻易无法撼动。中国几千年历史培养起来的心灵习惯会使我们对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新的习惯没有养成,新的社会制度也不会奏效。因此,关键不在于匆忙地移植新的制度,而在于培育新的心灵习惯。这样,梁漱溟很自然地将目光转向乡村,希望在乡村培育新的习惯或新的礼俗,以便将来施行新的社会制度。于是乡村建设理论呼之欲出。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主张并非孤音。当时已经有一些人士在乡村从事平民教育的试验。1929年,他在江苏昆山考察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办的乡村改进会,在河北定县考察了中国平民教育会的华北试验区,在山西考察了村政建设的情况,这些乡村教育或乡村政治的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梁漱溟进行乡村建设的想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儒家生活世界概念
一、人生问题与“五四”启蒙
二、社会问题与乡村生活
三、西方哲学视野中的生活世界
四、儒家生活世界的维度

第二章 礼俗生活世界
一、社会构造与礼俗秩序
二、儒家礼俗的内涵
三、乡约世界的改造
四、讲学风气的再创
五、作为生活智慧的礼俗

第三章 政治生活世界
一、儒家民主观与杜威
二、权利观与权利的个人
三、现代政治神话批判
四、新政治习惯

第四章 心性生活世界
一、从直觉到“理性”
二、从意欲到生命
三、对待科学的双重姿态
四、以道德代宗教

第五章 儒家现代性
一、儒家生活世界理论的矛盾
二、对现代性和儒家的双重反思
三、犹太生活世界的重整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