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波兰“海鸥”的苦斗
这是永远改变了世界现代史的一天。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就世界空战史的范畴而言,这更是创下多项纪录的一天:二战中的第一场空战、德国空军的第一次胜利、波兰乃至整个反法西斯阵营在二战中的第一次空战胜利,都发生在这一天……
第一次
万籁俱寂,黑暗笼罩着大地,黯淡的天光只在遥远的东方微微萌动。凌晨4时50分,波兰西部边境小城威伦一片静悄悄。虽然国家和德国的关系日益紧张,也有人猜测德国军队或许会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但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的人并不十分担心。因为,这里并不是什么军事重镇,在威伦,几乎看不到任何军事设施——连像样的高射机枪都没有;离该地最近的部队——波兰陆军第28步兵师,驻扎在城市西南面很远的地方。
可就在黎明到来前的那一刻,一种怪异的鸣响由远及近,奔腾而至。作为飞入波兰领空的庞大的德国空军的尖刀之一,KG 76轰炸机联队第1大队的轰炸机群开始出人意料地空袭威伦。德国轰炸机在40分钟内分成三波进攻,总共投下了超过70吨的炸弹。当地的16000名居民中,有1200人再也无法醒来;醒来的人面对着可怕的梦魇,这座宁静、漂亮的小城中,70%的建筑物已化为瓦砾。
德国人全面入侵。一架德国轰炸机上涂着这样的口号:“兵员,燃料和炸弹——我们把波兰带向死亡。”作为侵略军的急先锋,在过去几年里一直积蓄着实力的德国空军掷出了它的大部分兵力,飞行员们指望着迅速而轻易地控制从德波边界直到华沙的波兰领空。不过,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比德国空军弱小得多的波兰空军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投入了反击,整个二战期间的第一场空中交战,在克拉科夫近郊的野战机场附近上演。这次短促而猛烈的接触,令冲突双方几乎同时取得了各自的第一次空战胜利。
在波兰南部重镇克拉科夫以南一处树林掩映着的空军基地里,加入波兰空军已经8年的弗拉德克·格尼斯被远处的炸弹声惊醒了。接着,他所在的第121战斗机中队就全部活动起来了。这个中队装备着国产的PZL P.11战斗机,被配属给陆军的克拉考集团军作战。这个中队一直驻扎在克拉科夫城郊的雷科威斯机场,不过就在前一天,该部奉命紧急转场,来到了现在这个备用机场。
中队长梅德威基第一个冲向了停机坪,他冲着格尼斯大喊:“弗拉德克!跟我来!”梅德威基是资深飞行员,他还是整个“克拉科夫航空团”的指挥官,这个团下辖着第121和第122中队。虽然格尼斯在5月份才刚刚向第121中队报到,不过中队长很快就非常欣赏他的飞行技术。
梅德威基和格尼斯的两架PZL P.11飞机刚刚爬升到300米高度,就立刻遭遇了两架
1.png
Ju 87B“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德国飞机来自StG 2“殷麦曼”俯冲轰炸机联队第1大队。那天早些时候,这个大队奉命去执行摧毁克拉考机场的任务,不过在云层里,有着3年飞行经验的“斯图卡”飞行员弗兰克·诺伯特却失掉了方位。当他四处张望时,又看到了另一架“迷航”的Ju 87B,于是诺伯特示意结伴同行。他们最终找到了目标,并对着空无一物的机场投了弹。在回航途中,他们和波兰战斗机相遇了。
空战史上创纪录的时刻在这时定格了。
诺伯特抢先盯上了一架波兰飞机,他看到那架飞机通身草绿色、引擎罩上还有一圈橙黄色。他俯冲而下,坐在其后的机枪手弗朗兹.克林格尔随即猛烈开火。波兰飞机被打中了两次,冒着火光下坠了。诺伯特很兴奋,他认为自己击落了波兰最新式的P.23“卡拉斯”式轰炸机,但其实这是中队长梅德威基的座机——这位“克拉科夫航空团”的领军者不幸成为第一位在二战空战中阵亡的人。
就这样,二战中的第一次空战胜利由德国人获得了,而它属于俯冲轰炸机部队。可是,上述的记述都来源于德国方面的材料,如果参照波兰方面的材料,便会发现这个“第一次”充满了争议性。
2.png
有着漂亮“海鸥翼”的PZL P.11战斗机。
第1章 波兰“海鸥”的苦斗
研究者普遍认定,克拉科夫上空的首次空战发生在5时30分,基于这个判断,诺伯特的胜利似乎并没有问题,因为他的飞行日志表明,击落波兰飞机是在5时30分过后。但波兰方面的档案表明,同样是在这一时间点上,另有一位波兰飞行员也取得了一场胜利。
根据波兰空军第142战斗机中队的斯坦尼斯拉·斯卡尔斯基中尉的记录,他在9月1日5时32分驾驶着PZL P.11战斗机成功地迫降了一架Hs 126侦察机。他随后也降落到这架德国飞机旁边,并从正准备烧毁随机文件的德国飞行员手中缴获了一份行军地图。斯卡尔斯基后来成为波兰空军在二战中的头号王牌,他在9月1日的这一事迹虽未得到其他途径的佐证,但应该值得相信。也就是说,“第一次”的荣誉实际上应该由德国空军和波兰空军“分享”。
新生儿
斯卡尔斯基和格尼斯他们所驾驶的PZL P.11战斗机,乃是波兰本土的军工厂自行设计制造的,算得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无到有的那支波兰空军的当家装备。
古老的波兰于一战结束后重获新生,而波兰空军就从接收来的德皇、沙皇和奥匈皇帝的军
这幅艺术作品展现了战时的PZL P.11战斗机。
云端的决斗
机起步。在很短的时间里,这支空军就经历了从外国进口飞机、派遣技术人员赴外国深造、建立起初级和高级航校等阶段,而在20年代行将结束的时候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主航空工业。
1928年,一家名为“波兰国家航空公司”的集团成功组建,它的简写就是著名的PZL,很快地,大部分的波兰军用飞机都打上了PZL的标签。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其第一种产品PZL P.1就成功进行了试飞。该机由从法国学成归来的年轻设计师齐格蒙特·普罗斯基设计,特色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海鸥式机翼的战斗机。而有此成功发端,紧随而来的其他PZL后续机型也大都采用海鸥式机翼,因而被整体冠以一个非常漂亮的名称:波兰“海鸥”。
普罗斯基于1930年死于飞机失事,不过制造厂的脚步没有停止。1931年,P.1的改进型P.6和P.7相继推出,其中P.7型在机头加装了两挺带射击协调器的7.7毫米口径机枪,从而成为波兰空军新一代的主力战斗机。
PZL很快又对P.7加以改进,成为P.7A,除保留海鸥式总体布局外,机身和尾翼都有较大的变化,垂直尾翼面积亦得到加大。这一新型号的产量较大,不仅装备了波兰空军,还出口到罗马尼亚。而正是在P.7A的基础上,厂方又推出了新一代主力战斗机P.11。
当P.11于1934年装备部队时,就综合性能而言是一种不错的战斗机,但在那之后,PZL的研发便进入滞缓状态,以致许多年后当波兰人觉察到战争的危机时,其空军的主力装备依旧是毫无变化的P.11。
至于战斗机,由于高层突然决定要创建一支轰炸机部队而将生产资源转向此领域,再加上满足于PZL系列战机的成功,使得曾经是极具创造力的波兰战斗机设计师们没能再拿出什么跟得上时代的作品。此时作为空军主力战机的P.7A和P.11,按照1939年的标准来看,早已是老掉牙了。为了开发PZL P37“洛斯”而削减了战斗机研发的资源,其后果可想而知。
1939年3月,新任空军司令约瑟夫·扎亚克将军试图在最短时间里扭转装备老化的局面,可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在研发领域取得进展的PZL的设计师们只能以P.11为基础“小打小闹”,他们相继搞出了P.11C和P.11F这两种改进型,其性能并无太过显著的提升。
与新机型开发的迟缓相“对应”,波兰空军的独立与附属之争也依然没有答案。自苏波战争以来,波兰就存在着两派意见,一派认为空军应该独立,另一派认为空军应该附属陆军作战。时至1939年春天,波兰人采取的乃是折衷方案:部分飞行中队属于独立的空军单位,另外的中队则编入陆军航空兵单位。
第1章 波兰“海鸥”的苦斗
二战爆发前夕,波兰的战斗机力量大致如下:
空军单位下辖两个旅,其中的驱逐机旅负责保卫华沙,编有第111、112、113、114和123战斗机中队,共装备43架P.11A和P.11C,以及10架P.7A。
陆军航空兵单位被打散配属到各野战集团军中,其中第121和122中队划归克拉科夫集团军,第131和132中队划归波兹南集团军,第141和142中队划归波莫兹集团军,第152中队划归莫德林集团军,第161和162中队划归洛兹集团军。除第162中队使用P. 7A外,其余各战斗机中队全部装备P.11。
总计在可用的158架战斗机中,P.11全系列飞机多达128架,拱卫着祖国的天空。
华沙上空的“海鸥”
9月1日清晨,驾驶着P.11的波兰飞行员奋起迎敌。在斯卡尔斯基取得成功之后,目睹自己的中队长身亡而无能为力的格尼斯很快就找到了为他报仇的机会。在梅德威基被击落后,格尼斯以迅速的摆脱动作避开了“斯图卡”的纠缠,这时他本该回到基地去,但是伤心而愤怒的格尼斯不想就这么回去,他选择了朝边境飞。
很快,他就看到了两架德国轰炸机。那是KG 77轰炸机联队的Do 17,刚刚执行完空袭克拉科夫的任务。格尼斯果断地从敌机的右侧发起攻击,他打中了其中一架,接着拉升后再向另外一架俯冲扫射,那两架敌机都迅速失掉了高度,摇摇晃晃地往山背后去了。
格尼斯本想追下去,但他的座机已是油料无多,无奈返回基地的格尼斯只得报告“击伤了敌机”。事实上,那两架Do 17已经双双坠毁在了祖拉达村附近的山坡上,两机上的6名机组成员全部身亡。就这样,格尼斯为波兰空军乃至整个盟国方面取得了二战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空战胜利——尽管他本人到战后才知道这一点。自然,倒霉的Do 17 轰炸机也成了德国空军在二战中所损失的第一种作战飞机。“创纪录”的格尼斯后来先后在法国和英国坚持作战,直到1944年8月才在法国上空被高炮击落。不过,他很快就逃出了战俘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8月31日,在二战爆发当日整整50年之后,波兰飞行员格尼斯和德国飞行员诺伯特这两个老对手见面了。这一次,两个老兵一笑泯恩仇,他们以朋友的身份握紧了手。这是历史女神的眷顾:两位创下了空战纪录的人,都幸运地从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中活了下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