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传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二、布袋和尚传说选粹众僧人和工匠抬的抬,扛的扛,运了整整一夜,大家都感到十分疲劳,巴不得早点歇工休息。为首的木匠在地基上查点用材数目,这木匠自称是鲁班师傅的徒弟,人称“活鲁班”。运得差不多的时候,有人性急地问“活鲁班”:“造殿的木材够不够呀?”“活鲁班”回答:“够了!”实际上还差一根。但由于为首的木匠说够了,这根木头就再也不升上来,永远留在井中了。
修建大殿开始动工了,“活鲁班”一一安排建筑材料,先是安排栋梁,接着安排金刚柱……金刚柱需要三十六根,木工们数来数去只有三十五根,还差一根。到处寻找,翻遍捞上来的所有木料,始终找不到这根大木头。这时,“活鲁班”才想到,井中留下的那根大木头就是遍寻不见的金刚柱。再去捞时,他们想尽所有办法,费尽所有力量,都无法捞上来。这根浸在井水里的木头,历经千年,不腐不烂,始终如故,所以有人称之为“井中神木”。井水很深,井口也不大,一般人看不到井底的木头,只有有缘人才能看到,所以到岳林寺的香客没有一个不想见见神木,接接灵气。这是后话。
话说“活鲁班”急得满身大汗,搞得晕头转向。
人们都知道,造寺院的建筑材料中,最主要的是栋梁和金刚柱,金刚柱缺少一根,大殿就立不起来。这样的大柱一时又难以弄到。无奈中他想起了布袋和尚。
这和尚神通广大,是星宿下凡,无所不能,向他讨教,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活鲁班”一进布袋和尚的禅房,布袋和尚就开门见山地问:“金刚柱差一根,你打算怎么办?”木匠首先检讨:“我做事粗心大意,结果少了一根金刚柱,恐怕要耽误整个造殿工程,为此特向师父请教,帮我渡过难关。”布袋和尚胸有成竹地随手拾起一个湿泥团,用手掰成两半,一半做成凹形,一半做成凸形,而后又将两半合在一起,递给木匠去琢磨。“活鲁班”本来就是匠中高手,悟性极高,一看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暗示用小木料凹凸相榫,拼凑成一根大柱(另一传说的版本是布袋和尚亲自用木匠刨木头时刨下的刨花黏合而成)。
一根金刚大柱终于拼凑完成。这根大柱与其他各柱同样牢靠,但中间空心。后来,到岳林寺拜佛的人知道了这根金刚柱的来历,都要敲上一敲,大柱会发出“咚咚”的响声,清脆悦耳。
传说到岳林寺看古井神木,有的人还能看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奉化有一个穷人,在财主家里做长工,事先说好一年的工钿是一头牛,契约上写明做满三年才结账。
长工老老实实,早出晚归,做了三年,财主却只给长工三斤油的工钿。长工向他讲理,财主拿出契约来证明。原来财主欺长工不识字,故意把“油”读成“牛”,把“牛”代替“油”。白纸黑字,长工告状无门。
长工吃了哑巴亏,拎着三斤油回家过年。路上他越想越气,路过岳林寺,突然想起,这么点东西拿回家里也派不上用场,好在自己光棍一条,一个人吃饱了全家都无人挨饿,本来打算吃上三年苦,赚到三头牛,讨个老婆,生个孩子,传宗接代。如今理想成了泡影,索性把这三斤油捐给岳林寺点长明灯吧。想罢,他向山门走去。
正在天王殿打坐迎客的布袋和尚,见长工提着三斤油进来,大声叫道:“大施主到了,打开正门,全体寺僧出迎!”长工连忙摇着头,疾步上前说:“师父师父,你弄错了,我不是大施主,我只捐三斤油,请你不要大事张扬!”“这三斤油是你三年的血汗工钿,你全部捐到寺里,岂不是大施主?”布袋和尚十分客气地说。
长工受到岳林寺僧众的盛情接待,把油捐出后,布袋和尚邀请他到井里看来生。只见井里幽幽的,有一束烛光在晃动。不一会,水井明亮起来,也宽敞起来。只见里面有一队执事在开锣喝道,执事后面有一顶官轿。布袋和尚对长工说:“这顶官轿给你来生乘坐,报答你对岳林寺的慷慨捐助。”长工离寺后,到处讲述他在岳林寺的奇遇。这番话很快传入财主的耳朵,他也拎了十斤油到岳林寺来捐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