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耆年集:陆林文史杂稿三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121816
  • 作      者:
    陆林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古典文学、文献学者陆林先生六十年人生的学术小结与自我纪念。

展开
作者简介

  陆林(1957~2016),安徽望江人。1982年获安徽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南开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生前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文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出版著作有《元代戏剧学研究》(1999)、《知非集——元明清文学与文献论稿》(2006)、《求是集——戏曲小说理论与文献丛稿》(2011)、《曲论与曲史——元明清戏曲释考》(2014)、《金圣叹史实研究》(2015);合作出版《元杂剧研究概述》(1987)、《明代戏剧研究概述》(1992)、《清人别集总目》(2000);主编《清代笔记小说类编》(1994),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2008)等。发表论文百馀篇。曾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耆年集:陆林文史杂稿三编》是古典文学、文献学者陆林的学术论文合集,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和现当代多种文史现象,收入文章长短不一,但均体现了作者“以实证和阐释相结合的方法,去探索文学家的生存状态、人际关系、创作实迹”的治学方法。全书对各篇文章按专题、内容、形式精心编排,同时也是作者生前对其学术历程的一次总结,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对于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金圣叹官员交往诗新考(节选)

  摘  要:金圣叹与当地官员有关的诗作共有九题,向来为研究其政治思想和生平经历者所关注,内容分别涉及晚明李瑞和、吴梦白和清初汪爚南、高文芳、夏鼎、吴明相等。与李、汪、夏诗分别写于崇祯十四年、顺治四年、十二年,而非崇祯十三年、顺治三年、十三年;《下车行》写于顺治十年而非九年,撰述对象是知府高文芳而非御史秦世祯;寿“吴明府”诗分别写于崇祯十七年和顺治十三年间,分属明末、清初两个吴姓知县,而非均为清代吴明相撰;“关使君”是指榷关使而非关姓知府,很可能是顺治十年任浒墅关使的严我公。

  关键词:金圣叹;史实研究;今典;官员交往;事迹系年;关使君

  金圣叹官员交往诗,是指其《沉吟楼诗选》中所收的与当地官员有关的作品,并非其交游对象具有行政身份的所有诗作。譬如,《送吴兹受赴任永州司理》、《送朱子庄赴任宜春》等送友诗,就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其官员交往诗现存者约九题十四首,多被学者所论及。如陈洪先生《从<沉吟楼诗选>看金圣叹》(《南开学报》1982年第6期)虽不以“年谱”、“系年”为题,在金圣叹研究的著述中,却是对此类写作对象和时间考证最多、问世最早并影响最大的成果。此后徐朔方先生《金圣叹年谱》(《晚明曲家年谱》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在此基础上,亦不乏新见。他们的观点对晚出的吴正岚女史《金圣叹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颇有影响,并在陈洪出版的《金圣叹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和《金圣叹传》[增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基本保存,笔者《金圣叹年谱简编》(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金圣叹全集》附录)亦多有涉及。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自来诂释诗章,可别为二。一为考证本事,一为解释辞句。质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后者乃释古典,即旧籍之出处。”其研究钱谦益、柳如是之诗,便属于对“今典”的“时地人三者考之较详”的极好实践 。笔者在陈寅恪重视研究“今典”的思路启迪之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家之说,对相关著述语有歧义处予以商订,言或疏漏处试作补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如有不当,敬请赐教。

  一 送李宝弓诗六首

  陈洪云“《沉吟楼诗选》收有送李宝弓诗六首”,并引《小腆纪传》和《松江府志》“在郡七年,征拜监察御史”等史料,指出“李瑞和崇祯七年署官,此诗当作于崇祯十三、四年之间。而诗中称‘牲璧遍山川’,史载崇祯十三年夏秋江浙大旱。诗中又有“秋风忽作美人怀”语,故可定此诗作于崇祯十三年秋”。徐朔方于崇祯十四年(1641)云“作诗送松江推官李瑞和内召。见《沉吟楼诗选》《送李宝弓司理内召》。诗云:‘七年一鹗坐云间。’据《松江府志》……李瑞和字宝弓,漳浦人。崇祯七年进士,八年起任松江推官,今年召为监察御史。”笔者将《送李宝弓司理钦召考选》系于十四年,置《送李宝弓司理内召》于次年,并云“松江推官李瑞和赴京任监察御史,作诗送之”。

  1.析疑。陈洪所云“送李宝弓诗六首”,在出版的著作中具体为“《送李宝弓司理钦召考选》诗六首” 。此六首诗共为两题:《送李宝弓司理钦召考选四律》和《送李宝弓司理内召二章(逸诗)》,但可能是一组诗歌的不同写法。徐朔方及笔者将后题理解为应召赴任监察御史,不确。因为,从诗歌内容看,“终为金署读书仙”、“名动君王已诏求”,均非确知官封御史之言,徐先生注前句为“时或误传升转翰林院也”,其实是表示了圣叹希望友人官拜翰林的愿景,并非实有误传,也恰恰说明不是新职调令已下时的作品;从诗题看,此时如果是履新上任,就不会说“司理内召”了,既然还是送“司理内召”,就是送其应“钦召考选”,选中何官,尚不得知。所以,还是陈洪理解正确,题目虽异,实为一组。

  2.金诗写作时间。陈洪云李瑞和崇祯七年署官,徐朔方云八年起任松江推官、十四年召为监察御史,都是推论而无实证。在他们所引的嘉庆《松江府志》中,对此没有明确记载。如《职官表?元明府秩表》“推官”一栏,署李瑞和始任之时为“阙年”,讫止之年为崇祯十四年,下任林慎起于“十五年”,故“在郡七年”当如徐朔方所云从崇祯八年算起,而圣叹送其应召考选之诗,当撰于十四年,季节则如陈洪云在秋天。一路风尘至京后经考试而选官到任,应在下年初了。笔者于崇祯十五年内云圣叹诗送“李瑞和赴京任监察御史”,误。此年三月“定考选诸臣”,选任官职有各科给事中、监察御史等,李瑞和等被任命为“试监察御史”,七月“都察院考定御史”,才考中一等“准实授” ,远在苏州的金圣叹哪里得知?进士履历载其崇祯十五年“壬午行取考选陕西道御史、两浙巡盐” ,可证。诗句“三年师弟龙门合”,似乎表明两人已相交三载。至于诗中或云“六年冬日为慈父”、“为政云间成六载”,或云“七年一鹗坐云间”,当如陈洪分析“盖取整数言之则曰六载,约略言之则称七年”,即七个年头、满算六年。

  3.关于卒年。陈洪所引《小腆纪传》作“寻擢御史,视盐两浙。丁艰归,家居十四载,竟不岀……国变后十二年而卒”。对照原文,“家居十四载”为“家居四十四载”(“盐”为“鹾”) 。“国变后十二年”,即顺治十三年(1656);但是所著《廧东集》最晚纪事为“丙寅”五月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下所引该集文字,均由侯荣川博士代抄,特此致谢),又不应卒于“国变后十二年”。瑞和为“崇祯十五年两浙巡盐御史”(下任李珽为崇祯十六年任 ),其父亡于三月十日 ,杭州至漳浦约两千里,知讯至少一月后,故当在崇祯十六年;另其诗有《癸未九月削籍归里……》(第四册),癸未指崇祯十六年,削籍指革职,是指“先是瑞和为死难左都李邦华纠,削职,以按浙不简也” ,可见《漳浦县志》 和《小腆纪传》所记丁艰归并非实情,当已有所掩饰。如果“家居四十四载”按年头算,则约卒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恰为“国变”后四十二年。陈洪看出《小腆纪传》“家居四十四载……国变后十二年而卒”之间的矛盾,以前“四”为衍文而径删,易造成其卒于顺治十三年(1656)的误解。有关清人诗文集工具书或云其“?~约1656”,或云“生年不详,卒于顺治十二年(1655)” ,皆与“国变后十二年而卒”有关。

  4.关于生年。李瑞和,字宝弓,号顽庵,福建漳浦人。著有《学夫诗》、《莫犹居集》、《廧东集》。后者存康熙刻本,分体不分卷,共六册。据《癸卯初度》“五十无闻又过之”(第五册),似生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康熙县志云“年八十以寿终”而未及家居多少载 ,光绪府志云“家居四十四载” 而未及享年几何。如据“年八十”推算其生卒:以万历四十二年(1614)生,则卒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则与国变后四十二年不合,可基本排除;以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则生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又与自述不符。以下根据其母(1584~? )生其年岁、其天启六年(1626)结婚 、崇祯六年(1633)中举并连捷进士等因素,将其生年的两种记载列表比较如下:

  生年 母龄 结婚 举人 进士 卒年 享年

  1607年 母24岁 20岁 27岁 28岁 1686年 80岁

  1614年 母31岁 13岁 20岁 21岁 73岁

  不是说某人不可能生于母亲三十一岁时,或十三岁结婚,或二十岁中举,只是觉得种种并非古人常情之事不该如此高密度地集于一身。故,笔者倾向于《癸卯初度》“五十无闻又过之”或许不当理解为此年五十,或诗题、诗句文字有误,而认为其生卒约为1607至1686。可为此说做旁证的是:第四册《丙午老母生朝……》后三是《八月初七夜》,后六是《三山生日》,次首为《丙午放榜日作》(秋闱放榜在八月底、九月初)。引这一串诗题,不仅能证明其生日当如履历为“八月二十一日”,且《三山生日》首联为“六十年来花甲周,那堪多辱复多忧”,康熙五年(1666)丙午为六十岁,其生恰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

  5.其他。“进士履历”记瑞和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八月二十一日生,瞒九岁,此为晚明常态。朱茂暻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十八岁举人,二十二岁进士,已经是非常优秀了,榜龄却署为天启六年(1626)“丙寅年八月十二日生”,结果在履历上就显示为十岁中举。仅此一点,可见当时吏治的无序。“进士履历”载瑞和“丙子应天同考”即其崇祯九年(1636)应天乡试同考官,时人太仓陆世仪记其事:“初丙子南场,《礼记》分房,松郡节推李瑞和才而佻,与华亭诸生潘扆通关节,有定约矣。编号者失检,初场卷号误编太仓增广生孙以敬,二三场则无讹。榜发,以敬魁选,扆落孙山。” 无论此事之真伪,“才而佻”的恶谥,代表着理学大儒对李瑞和、金圣叹之类人的评价。瑞和康熙六年撰《书扇与小优》(尾联“装孤随处满,色艺肯谁同”)、《小优一部,经年入侍,自服事他家,蓦然一见,几不能识》(第二册),可见其是有过家庭戏班的,可补当代研究所未及。其卒后,外孙蔡衍鎤有《哭外祖李顽庵先生》诗:“山阳一曲泪重重,独向斜晖哭太公。白简驱邪何慷壮,黄冠归路亦从容。碑踣元祐伤司马,星殒将营哭卧龙。无我文章谁独擅,外孙终愧色丝风。”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上  编

清初周荃“安抚”苏州事略及与“密云弥布”匾诤关系考论

金圣叹官员交往诗新考

邓汉仪心路历程与《诗观》评点的诗学价值

朱用纯诗文题解

《王渔洋事迹征略》拾遗补缺

清初戏曲家龙燮生平、剧作文献新考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浅谈家谱文献的整理编纂

胡适《〈水浒传〉考证》与金圣叹研究

鲁迅、周作人论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与现代文学关系之个案考察

也谈《给青年二十四封信》是否朱光潜作——兼议章启群、商金林先生对其作者的“考证”

附:试论元明清戏剧中包拯形象的演变

 

下  编

疑古脞录

唐代家训《戒子拾遗》作者考

杨维桢籍贯考

高“东嘉”由来考

朱国祚生卒年小考

冯梦龙交游文献补记

清初书画家周荃生卒考

《诗观》作者邓汉仪原籍与寓籍

朱柏庐生卒和别号

清代指画名家高其佩小传异说辨误

《清人笔记随录》补缺

附录:我与来新夏先生《清人笔记随录》(未定稿)

读曲丛札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郑光祖〔双调·蟾宫曲〕《梦中作》赏析

元杂剧分期之我见——兼论周德清首倡元曲五大家

元明包公戏三题

《高文举珍珠记·藏珠》赏析

金批《西厢》问世时间补说

庐剧《借罗衣》学习札记

《元曲家考略》读书笔记

浅析祝肇年先生读《长亭送别》文

读《清初杂剧研究》

自著序跋

《元代戏剧学研究》后记

《清代笔记小说类编》总序

《太平天国演义》校点前言

《知非集》自叙

《知非集》后记

《皖人戏曲选刊·龙燮卷》整理后记

《金圣叹全集》整理后记

《求是集》后记

《曲论与曲史》自序

《金圣叹史实研究》后记

 附录:陆林著作、论文目录(1980—2016)

整理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