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的平淡安稳,不过是平庸无为》: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白隐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就是这样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他强大内心的朴实描绘。
抗战时期,梁实秋迁居重庆乡下,在山腰买了一栋平房。这间房完全是“陋室”的模样: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附近有高梁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就是这样的地方,却被梁实秋起了个名字叫“雅舍”.而梁先生则在此一住七年。梁实秋深知此中苦乐滋味。在此间写下了风动一时的<雅舍小品)。
人因为执着的东西太多,所以得到的烦恼也更多。不能抛舍的东西太多,所以导致人生很累、很苦,总是提心吊胆,患得患失。太多的人在面对一些状况的时候不肯接受,比如工作的升迁或者降职,总是不能随遇而安,反而把这样的事情堵在心里。不得解脱。久而久之,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重。
有一座宋代的寺庙,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得一日粮斋,且过一日。有几天缘分,便住几天。”这是一种万事随缘的心境,不会被外物所累,“有粮多吃,无粮少吃”并不是要我们万事消极,而是说在没有粮的情况下不要哀叹粮食不足,而要享受这一过程,因为即便再哀叹,“粮食”也不会凭空多出来。唯有淡然处之,才能过好每一天。
丹霞天然禅师从小就学习儒家经典,长大后打算进京赶考,却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行脚僧,僧人问他:“您这是要到哪里去?”天然禅师回答说:“赶考去。”僧人说道:“赶考怎么能比得上选佛呢?现在江西的马祖道一禅师出世.您可以到那里去。”天然禅师对选佛这件事非常感兴趣。就改道南行,放弃了赴京赶考的打算。他来到江西去参拜马祖禅师,他向马祖禅师表明来意后,马祖禅师告诉他先前往湖南石头禅师那儿参学,并对他说:“没有剃度不要回来。”天然禅师赶到南岳,见到石头和尚就请他为自己剃度。石头和尚并没有立即给他落发,只是说:“你到糟厂春米去吧。”于是天然禅师就在厨房干了三年的杂活儿。
三年后,石头和尚对天然禅师的表现很满意,欣然为他剃度。
天然禅师开悟后。就又回江西去拜见马祖禅师。
他径直来到僧堂内,骑坐在菩萨像上。众人一看,吓了一跳,就赶忙把这件事报告给马祖禅师,马祖道一禅师见是他,便笑着说道:“我子天然。”天然禅师就立即从菩萨身上跳下来,向马祖禅师行礼后说:“多谢大师赐我法号。”天然禅师的名号由此而来。马祖禅师说道:“你终于懂得了随遇而安,随喜而作。”天然禅师在选择佛家这条路后,无怨无悔,静下心来学习、劳作。佛家讲:“繁荣的随它繁荣,枯萎的任它枯萎。”这种淡然是大智慧。确实,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如果无力改变就要欣然接受,不做愁眉苦脸的“苦行僧”,而要容得下万物,过眼云烟如浮云,我自随缘过千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