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52325
  • 作      者:
    卢政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本成果以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史料研究为基础,遵循传统学术研究文史哲统合的思路,点、线、面结合,即以个案研究(古代美学家和经典美学文本的生态观)为点,以古典美学生态智慧的变化发展为线,以儒、道、释等各派美学的生态智慧为面,以“天人合一”、“位育中和”的文化传统为背景,以中西美学、文化精神差异和当代生态价值取向为参照。基本研究方法是文化还原法和比较研究法,将古典美学的若干概念范畴、命题、构想与其所植根的文化语境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同时运用纵向和横向比较。旨在通过深入发掘、整理、总结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阐述其当代价值和意义,为当下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生态美学研究提供思想资源,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建构,为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和理论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研究》:
  因此,“和”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与集中表述之一。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于是就奠定了儒家以“中和”说诗的基础。中和之美不仅是儒家学派衡量诗歌好坏的重要尺度,还贯穿在有关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重要思想中。像“和谐”、“和睦”、“和善”、“祥和”、“中和”等都是由“和”的思想衍生的词语,它们大到治理一个国家,小到个人的修身养性。《论语·学而》中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意思是说,礼的作用,当以和谐为上,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就把它作为最高准则。孔子在这里主张的“和”,是和谐、和合的意思。《中庸》有语:“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是说,“和”是天下最普遍的准则。 
  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所谓“人和”,即是指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人际关系的总体和谐。《荀子·王制》更是具体论证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典美学生态智慧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萌芽期:神人以和与天人合一
第二节 发展期:天人感应与礼乐相济
第三节 自觉期:山水清音与明心见性
第四节 成熟期:天地之心与民胞物与
第五节 深化期:情景交融与自成天蒙

第二章 中国古典美学主要范畴的生态智慧
第一节 “生”的生态智慧
第二节 “和”的生态智慧
第三节 “自然”的生态智慧
第四节 “比兴”的生态智慧
第五节 “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第六节 “童心”的生态智慧

第三章 中国古典美学言说方式的生态智慧
第一节 直觉感悟式言说的生态智慧
第二节 模糊多义式言说的生态智慧
第三节 浑然一体式言说的生态智慧

第四章 中国古典美学主要流派的生态智慧
第一节 儒家美学的生态智慧
第二节 道家美学的生态智慧
第三节 楚骚美学的生态智慧
第四节 禅宗美学的生态智慧

第五章 中国古典美学重要典籍的生态智慧
第一节 《诗经》中的生态智慧
第二节 从生态意象看《庄子》的生态智慧
第三节 《周易》的“生态学”思想
第四节 生态学视野中的《乐记》
第五节 嵇康《声无哀乐论》等文献中的生态智慧
第六节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世说新语》
第七节 生态学视野中的《二十四诗品》
第八节 《林泉高致》的生态智慧
第九节 《园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第六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与西方生态智慧
第一节 天地大美与荒野之根
第二节 万物一体与生态环链
第三节 三才之道与绿色准则
第四节 参赞化育与诗意栖居

第七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与当下的生态美学建设
第一节 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与生态美学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古典美学生态智慧的资源整合与现代阐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