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世界万物的起源
提到盘古,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盘古是华夏大地的创造之神,是炎黄的先祖,他奉献了自己的毕生力量,为世界带来了光明、生命与无限的希望。《盘古开天》就是在通过盘古的一生讲述这个宇宙世界的起源。并且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生命的变化与世界的创生是无二无别的,它们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延续着各自的轨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现在,从经典中,我们依然能翻阅到这一雄浑壮阔的篇章: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白话解: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分开,世界并未形成,到处都是黑暗无光;就像是鸡蛋壳里的蛋清、蛋黄混沌不清的样子。盘古就生在其这片混沌之中。终于,一万八千年后,盘古一手握巨斧,将混沌劈开,轻而清的气体上升成为了天,重而浊的气体下沉为了地;他一手持凿子,将二者的连接处凿开,于是,阴、阳由此而分。盘古屹立在天地中央,一日有无数次的变化,在天上地下都具足圣贤的威仪与盛德。开辟之后,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终于不能再高,地也终于不能再厚了,盘古的变化也达到了极致。他缓缓地睁开了双眼,满怀深情地望着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啊!太好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盘古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躺在地上,闭上双眼,与世长辞。自盘古后,继而出现了天、地、人三皇,开启了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篇章。
天地开辟,在阴阳二气的鼓荡作用下产生了万物,人类因为禀赋了乾坤的中和元气,成为万物之灵长。伟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精神并没有消失,盘古的身体幻化成另一种方式存在着:他死前呼出的气体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了明媚的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遍洒清凉;头发、胡须变
成一颗颗星辰,点缀美丽的夜空;血液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生长万物;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大地的纹理;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盘古倒下时,他的四肢化作了东南西北四极,他的两手、两脚和头分别化作了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而在他身上的诸种虫类,受到了风的作用,变成了人类。
一、混沌初开:
《盘古开天》这个故事,从世界创生、万物演化开始讲起,仿佛为我们舒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奇妙画卷。它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向我们提示,其实,大至宇宙化生,小至草木萌芽,这种生命发展的规律是无二无别的,万事万物的起源亦与之相同。我们每个人是这变化大道中的一份子,都在参与着天地的造化、阴阳的和合。
经典中提到,宇宙之初一片混沌,其中却包含着阴和阳两种能量。它们交织在一起,开始并没有阴阳之分,仅仅表现为一股混合的能量。所以,“混沌”是万事万物最初始的状态,一团和气是在每个生命伊始的样子。《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无极”即是虚无渺渺的混沌;“太极”便是指天地未分将分,元气充和;此后便出现了“两仪”——阴阳明显的化分,就像是被鸡蛋壳里的那层薄膜包裹着的蛋清与蛋黄:蛋黄浑浊如阴,蛋清清亮如阳,二者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对独立的。宇宙既是如此,就人的生命而言,当精子与卵子结合,产生受精卵的那一瞬间,是生命最原始的胚胎结构,就是相当于“混沌”——无极的状态,阴阳不辨,冥冥未判。不仅生命的初始阶段是这样的,人的行为亦是如是。一个不经意间的起心动念,就会为未来的行为埋下伏笔。动第一个念头时往往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着手,更不清楚事情的发展趋势。但是,它对于事情的结果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生命的变化、事物的发展与世界的起源,它们的变化规律何其一致啊!一棵繁茂的大树源于小种子,百千条支流的江河终究将汇入同片大海。拨开纷扰的万象,由繁入简,返本归元,才是每个人生命的真正方向。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盘古用的是斧头将天地劈开。“斧”字从“父”从“斤”,“父”是决定此字的发声,要读懂其意还需看下面的这个“斤”字。《说文解字》中说,“斤者,斫木也。”在古代用以砍伐树木,凡是带有利刃的器具都叫做“斤”,又引申为辨析、明察的意思。而斤斧最初的含义,是指能把黑、白二色区分开的工具,黑白即是阴阳的代表,辨析黑白就是要明辨阴阳。因此斤斧在这里是比喻我们每个人辨析万物阴阳的能力。
所以,在这里,斧头是法度分明的象征,由此而提示我们:我们不能片面地把“盘古”看成是一个神话人物,他并不仅仅活在久远的过去,而是此时此刻,祂的基因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每个人自己就是使你生命产生分化、转变、成长、最终决定它去向的“盘古”。其实,我们都拥有创造生命、改变世界的伟大能力,人生是黯淡抑或是光明也全在于自己的选择,那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而趋向光明呢?
二、首生盘古:
“盘古”二字,内里尽藏玄机。详细解析这篇神话故事,当从“盘古”说起。
盘,它的繁体字为“盤”。这是篆书的,(般+皿),上部从“舟”,从“殳”(音同舒),即是器物上的铭文;下部为“皿”,器皿也,是一种传统的容器,有能够收藏的意思。在甲骨文中,“皿”()字很像一个葫芦。在古代神话里,葫芦是常见的法器,它本身就有了丰富的含义:比如是我们最为熟知的道家神明——太上老君,他便是天天捧着一个宝葫芦,里面装有仙丹,服用之后能使人长生不老,出神入化。而仙丹装在葫芦里便说明了葫芦一器,具有能藏、能生之妙用。对于人的生命而言,女子子宫是孕育生命胚胎的摇篮,它的形状就像葫芦一样,并同样有含藏、生养的作用。只要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葫芦”,以智慧之力打开它的盖子,便是开启了生命中无限可塑含藏生发的力量。
“盘”者,“旋”也,旋转、回旋之意。DNA这个生命的罗盘如同人的生命,一圈一圈周而复始地运作,生生不息。“盘”即是孕育宇宙的胎盘,更是世界规律循环往复、生命延续万千的重要轨迹。《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是生天生地的变化法则,而人在此中,左右权衡,非上即下,是让生命得到转化、升华,还是往下堕落,全在一心的把握。
“古”字从“十”从“口”,它并不是专指“古代”的意思。上半部的“十”字,一横代表时间为世,一竖代表空间为界,横竖相交,即是时间与空间相交的世界节点。“口”字,为口耳相传,相述故去之古事。“盘古”二字,寓意着生命是时空交汇下的产物,有可能在任何时空的节点出现,每个生命在宇宙历史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虽然看似渺小,但是它却是宇宙中以“盘古”为首的能藏能生之力的根源!
在中国文化里,道家把宇宙未生前的狀態称為“混沌一气”、“无极”,随后,由“一气化三清”,這片“混沌”分化為三股能量,若将其神格化,“三清”便是道家中对三位最高神明的合称,他们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天尊”则是极道之尊,与天地同生同化的意思。在元代一本记述神仙传记的道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有一段对“元始天尊”的描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所以,在道家文化里,认为“盘古”便是“元始天尊”的化身,他是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创设者。
而佛家经典《摩登伽经》云,“自在天者,造于世界。头以为天,足成为地,目为日月,腹为虚空,发为草木,流泪成河,众骨为山,大小便利,尽成于海。”这与中国神话里的“盘古”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的“自在”即是指佛教所讲诸天中“大自在天主”,又叫做“摩酰首罗”(梵语),位于色界的顶层“色究竟天”。佛家认为,他就是创造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的主人。同时,他也是印度教所信奉的最高神祇。
西方基督教则认为,上帝用七天开创了整个世界:“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如此六天,上帝创造了万物,也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翻阅经典,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每个宗教之中,记述这位创造之神的名字各有不同,但是,为我们描述世界化生的历程却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不过是殊于文字,别于乡俗罢了。在中国人心里,他就是巨人“盘古”。与其说“他”是一个人,不如将他认为是宇宙世界混沌状态下的一股不断创生的能力,“盘古”只是其神化的表现。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个代号的名字,更要明白,五教各有义理,大道并无二心,殊途同归,万流归宗。古今圣贤的心愿,无非都是希望透过神话隐秘的一面,指引更多人寻找到生命的真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