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就是天空
有一位老和尚,他的身边有一个爱埋怨的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让小和尚去买盐。盐买回来以后,老和尚让这个总是不快活的小和尚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让他尝。“什么滋味?”老和尚问。“咸得发苦。”小和尚皱着眉吐着舌头回答说。老和尚又让小和尚把剩下的盐都倒进不远处的湖里。倒完后,老和尚又让小和尚尝尝湖水的味道。“湖水咸吗?”“一点儿也不咸。”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像是盐,但是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却取决于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里。所以,你感受到痛苦,并不是遇到的事情有多艰难或是有多困苦,而是你的心胸不够大。心胸小,就好像一个小小的杯子,放一点点的盐就感觉到咸;心胸大,就像几千平方公里的鄱阳湖,放上几十麻袋的盐也不会让湖水变咸。
做人要心胸开阔,凡事不要计较,不愉快的事情尽快忘掉,脑子里尽量多留些美好的记忆,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这样做也许不容易,但是,要努力学着去做。因为,量大福大,在人生的路上,只有开阔自己的胸怀,天地才会开阔;只有把自己的心量放大,福才会大。
我们的心量到底有多大?抬头看看天,无边无际,天空够大吧?我们的心胸比天空还大。大烦恼也罢,小烦恼也罢,都不过是天空里飘过的云朵。烦恼再大,顶多不过是个多云的天气,还能把整个天全遮住了?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烦恼忘不了?如果放不下,就抬头看看天空,请记住,那才是我们的心胸。
世态百味在茶中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生活里,只有放下更多的琐碎、怀疑、烦恼与忧愁,才会有更多的真实、宽阔、幸福与微笑。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找南隐禅师问禅。禅师只是拿起茶壶给他的茶杯中倒茶水。杯中茶水溢出来了,可是禅师还在加水。学者忍不住说:“水溢出来了。”禅师说:“你的心就像这杯子一样,是满的,我怎么和你说禅呢?”我们的人生就像喝茶一样,一件事过去,再来一件,一件一件做好。如此事事顺利,万事如意。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你要慢慢品味,慢慢欣赏。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只有在失败中,我们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是多么珍贵;只有在别离时,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只有在孤独时,我们才能理解友谊的真谛。
喝茶需要水沸以后才去冲泡,我们也需要经历与学习,更好地理解世间的恩怨情仇、酸甜苦辣,才能更好地完美自己的人生。生活在大池塘中的鱼儿,如果总是想着天上掉下的那些馅饼,难免掉进诱饵的陷阱,那么它的结局也只能是被端上他人的餐桌。人生需要风雨的洗礼,需要困难的磨砺,经过风雨的人生才能见到彩虹,经过磨砺才能让人变得更加坚强。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有苦涩,也有甘甜,如何品味全靠我们内心的感受。不管我们的一生是辉煌还是渺小,当百年千年过后,什么都不会留下。人生的一切一切,其实就是一个过程,生活纵有着万般的变化,最终也不会逃脱它固有的轨迹,一切都不过是幻化泡影,都将成为云烟,消失在无垠的天际。
品茶就如品人生,各人品得都不同。品得人生皆如茶,人生百味在其中。不是茶中有百味,只因人心情太浓。禅茶本来是一味,学会无事无异同。
怕苦难有欢喜,苦尽才有甘来
一尊倚立在路边的泥像,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十分羡慕,于是请求佛祖:“佛祖,请让我变成人吧!”
“我可以答应你,但我要考验你一下,如果你不能承受人生的痛苦,我马上就把你变回原形。”佛祖说着手臂一挥,泥像真的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青年。
佛祖带着青年来到一处悬崖边,只见两座悬崖遥遥相对,此崖为“生”,彼崖为“死”,中间由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连接着,铁索桥又由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铁链环串联而成。
佛祖对青年说道:“现在请你从此岸走向彼岸吧!”
青年战战兢兢地踩着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链环边缘前行。突然脚下一滑,他便跌进了一个铁环之中,两腿顿时失去了支撑,胸口被链环卡得紧紧的,几乎透不过气来。青年大声呼救:“好痛苦呀!快救命呀!”
佛祖在前方微笑着说:“在这条路上,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青年扭动身躯,拼死挣扎,好不容易才从痛苦之环中解脱出来。“你是个什么链环,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愤然道。
“我是名利之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青年继续朝前走。忽然,一个绝色美女隐约间朝青年嫣然一笑,青年一走神,脚下就又跌入一个环中,被死死卡住。青年惊恐地再次呼救:“救……救命啊!”
这时佛祖再次在前方出现,仍然说道:“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救你,只有你自己能救自己。”
青年拼尽全力,总算从这个环中挣扎了出来,但他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两个链环间边休息边想:“刚才这是个什么痛苦之环呢?”
“我是美色之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青年继续向前赶路,接着又掉进了贪欲的链环、妒忌的链环、仇恨的链环……等他从这些痛苦之环中挣扎出来,已经没有勇气再走下去了。
这时佛祖问他:“人生虽然有许多痛苦,但也有战胜痛苦之后的轻松和欢乐,你难道真愿放弃人生吗?”
青年下定决心说道:“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欢乐和愉快太短暂,我决定还是去做我的泥像吧!”
佛祖点了点头,长袖一挥,将青年又变回路边的泥像。然而,不久之后,泥像便被一场大雨冲成了一堆烂泥。
有时候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发现生命的特征就是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难中有悦心之时,得意时也有失意之痛。做人的道理不是放在藏经楼里,而在这痛苦与欢乐之间交织,需要你一天一天活过,一天一天思索。
经历生活的痛苦,不能困死在痛苦里。安静地活着,不要去计较得失,每一个故事都有残缺,每一个故事都有感伤,我们总想和所有的美好相逢,但所有的美好都必须经历痛苦才能找到。
人们总觉得人生的路崎岖不堪,但是所有的成功都是从坎坷中走来,都是一茶一饭的冷淡,一吵一闹的泪水,都是辛酸和汗水凝聚而成的,不经历风雨,如何才能见到彩虹?经历一些坎坷和磨难,才能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知,也才有可能参悟人生的真谛,空而悠远,淡而深邃。普通的人生,普通的心态,如果我们不在痛苦中觉醒,那么命运只能在痛苦中沉沦。
人生苦短,然而道路却是漫长的,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没有岔道的。在有限的人生里,必须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努力而执著地将生活进行下去。一路风雨,一路坎坷,跌跌撞撞的路途中,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的记忆,既有生活的艰辛与坎坷,也有人生的饱满与鲜活。
一个人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他发现了什么,而在于是否能化解自身的苦恼和悲伤。生活的智慧,就在哭一哭笑一笑之间。一个人的智慧,就在于他对人生、对世界、对生活的一种洒脱的看法与方法。
生活的滋味,甘苦互依,咸涩共存;人生的道路,阡陌交错,五味杂陈。走过崎岖,才知平坦;经历风雨,方见彩虹。挫折时,从容乐观地面对;失意时,淡然优雅地转身。
生命的整个过程,就是在豁达和观照中走过的全部经历,经历过困顿、迷惑、惆怅,甚至是痴迷、悲苦,也许有些忍辱负重,还有一些愤世嫉俗,到头来才清楚,人生的意义不过是一场举重若轻。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有一个小和尚叫无怨,但他经常发愁。比如,觉得自己太瘦了,认为自己现在过得不够好,又担心别人对自己印象差,甚至还怀疑自己得了胃病,这些烦恼让他无法安心读经书。于是,无怨决定到五台山去修行,希望换个环境能对自己有帮助。
上路前,师父交给他一封信,并告诉他等到了五台山之后再打开看。无怨到五台山后,感觉自己比在庙里更难过。于是,他拆开那封信,想看看师父写的是什么。
师父在信上写道:“徒儿,你现在离咱们的寺庙有三百多里了,但你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是不是?这是因为你还带着麻烦的根源,也就是你自己。你的身体,或是你的精神,都没有什么毛病,因为并不是你所遇到的环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由于你对各种情况的假想。总之,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当你参悟到了这点以后,你也就被医好了,到时快回来吧。”
师父的信并没有使无怨感到安慰,反而使他非常生气,自己需要的是同情,而不是教训。于是,他决定永远不回自己的庙里了。
有一天晚上,无怨经过一座小庙,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他就进去和一个老和尚聊了一个时辰。无怨坐在蒲团上,聆听着老和尚的教诲。老和尚反复对他强调:“能征服精神的人,强过能攻城占地。”这和他师父是同样的想法,这样一来,他脑子里所有的胡思乱想就被一扫而空了。无怨觉得自己第一次能够清晰而理智地思考,并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傻瓜,他曾想改变这个世界和全世界所有的人,而唯一真正需要改变的,却是自己的心态。
第二天一早,无怨就收拾行囊回庙里去了。当晚,他就平静而愉快地读起了经书。
有时候,生活就像一个停车场,好位置往往都被别人占光了,剩下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好心态。要想过理想的生活,首先要有一颗理想的心,告诉自己优雅一些,你眼前的世界才能有容下你的空间。心窄了,这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变大了;有底气了,这世间所有的烦恼都逃跑了。心是一条路,心平才是福。有一个好心态,换一生好福气。
很多人常问,什么是佛法?佛法应该是生活的方法,从生活当中活出来,活一场豁达。生活应该有温和的状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成就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思考,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经过。守候那些平淡的日子,哪怕我们拥有的只是简洁。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坦然面对相逢的所有,相信生活的每一次感动。祝福拥有的和未曾拥有的所有,让快乐的心伴随日子的延长,我们会感到幸福其实相伴我们左右。
吉祥人生,是奔波和休息的一种调和,或者是一种节约,或者是一种惜福。有些人有钱时拼命摆阔,不济时迎风挨饿。不如这样做:静时养身,闲时养德。生活里有几样东西一去便不再回头:错过的友好,散落的口水,过去的时光。平安即富贵,心静大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