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约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120974
  • 作      者:
    王磊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对于这些“属天意义的属地故事”的解读事关整部《新约圣经》的理解,是洞察基督教教义堂奥的一把登堂入室的钥匙。本研究讨论和回顾了耶稣寓言故事的性质以及诠释历史,从而确定了该体裁的隐喻特性和主要分类。在此基础上,作者选择了具有强大解释力的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并结合历史、文化等视角,对几则家喻户晓的耶稣寓言故事进行了认知解读。《新约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研究》对于认知语言学与宗教学的跨学科界面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新约圣经 寓言故事的认知研究》:
  这一分类中的寓言故事还包括:“仆人与主人”(路17:7—10)、“葡萄园工人”(太20:1—16)、“银元”(太25:14—30,路19:12—27)、“论功行赏”(路19:12 —27)。第二类为福音(evangelic)寓言故事,它包括《路加福音》中的四个:“两个债务人”(路7:4142)、“迷失的羊”(路15:3—7)、“失钱”(路15:8—10)、“浪子回头”(路15:11—32)。“新郎的朋友”(可2:19—20)是对天国里儿童快乐的辩护。“婚宴首位”(路14:7—11)和“法利赛人和税吏”(路18:10—14)所教导的是天国属于谦卑者。“大筵席”(太22:1—10;路14:15 —24)教导的是天国属于饥馑者。其他的寓言故事还有:“善良的撒玛利亚人”(路10:29—37)、“不义的管家”(路16:1—13)、“富人和拉撒路”(路16:19—31)、“仆人”(太18:23—34)。后两则寓言故事说明哪些罪是可宽恕的。最后一类是预言或审判(prophetic or judicial)寓言故事:“街市孩童”(太11:16—19;路7:31—35)包含有耶稣对他那代人的道德评判;“不结果的无花果树”(路13:6—9)、“两个儿子”(太21:28—32)、“婚宴”(太22:1—14)揭示的是上帝对以色列国的审判;“管家”(路12:42f;太24:45f)和“十童女”(太25:1—13)揭示天国里类似的审判。 
  Bruce的寓言故事三个分类并没有包括“登山宝训”结束处的“两个建筑师”(太7:24—27/路6:4749)、“造塔者”(路14:25—33)、“国王征战”(路14:31—32)和“愚蠢的财主”(路12:16—21),其原因并非这些寓言故事不属于以上三类,而是它们不具有独立的教导意义,不如其他寓言故事那样意义深邃、令人感到陌生,甚至不易接受——耶稣寓言故事应该涉及天国的种种神秘、预示天国的降临。
  ……
展开
目录
《圣经》目录及简称(英汉对照)
Preface
序(中文)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寓言故事的定义、性质及其分类
2.1 引言
2.2 寓言故事的定义和性质
2.3 寓言故事的分类
2.3.1 Alexander Balmain Bruce的分类
2.3.2 Rudolf Bultmann的分类
2.3.3 A.T.Cadoux的分类
2.3.4 C.H.Dodd的分类
2.3.5 Joachim Jeremias的分类
2.3.6 T.W.Manson的分类
2.3.7 Archibald M.Hunter的分类
2.3.8 Geraint V.Jones的分类
2.3.9 Dan Otto Via的分类
2.4 小结
第三章 耶稣寓言故事阐释史
3.1 引言
3.2 神学象征阐释(theological allegorizing)
3.3 单一寓意阐释(one-point interpretation)
3.4 历史—末世阐释(historical-eschatological approaches)
3.5 新阐释(new hermeneutics)
3.6 文学—结构主义(literary-structuralism)
3.7 寓言故事的巴勒斯坦和犹太传统
3.8 象征阐释的回归和多价解读
3.9 小结
第四章 隐喻研究概述
4.1 引言
4.2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观点
4.3 Ogden和Richards以及Black的隐喻观点
4.3.1 Ogden和Richards的tenor和vehicle
4.3.2 Black的互动理论
4.4 Ricoeur的隐喻理论
4.5 Lakoff 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
4.6 Fauconnier和Turner 的概念合成理论
4.7 篇章 中的隐喻
4.8 隐喻的识别: MIP
4.9 隐喻与意识形态
4.10 文学作品隐喻研究示例——《威尼斯商人》爱情主题的认知解读
4.11 小结
第五章 耶稣寓言故事的认知解读
5.1 引言
5.2 上帝和他的天国
5.2.1 “迷失的羊”(太 18:12-14;路 15:4-7)
5.2.2 “失钱”(路 15:8-10)
5.2.3 “浪子回头”(路 15:11-32)
5.3 天国的子民
5.3.1 “谦卑如孩童”(太 18:1-4;路 9:46-48;可 9:33-37)
5.3.2 “愚蠢的富翁”(路 12:16-21)
5.3.3 “财主和拉撒路”(路 16:19-31)
5.4 天国和社会
5.4.1 “两个建筑师”(太 7:24-27;路 6:47-49)
5.4.2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路 10:30-37)
5.5 天国的现在和未来
5.5.1 “芥籽”(太 13:31-32;可 4:30-32;路 13:18-19)
5.5.2 “十童女”(太 25:1-13)
5.5.3 “银元”(太 25:14-30)
5.6 小结
第六章 耶稣寓言故事的实证依据
6.1 引言
6.2 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概述
6.2.1 内省法
6.2.2 实证法
6.2.2.1 行为和反应时间研究
6.2.2.2 手势研究
6.2.2.3 眼睛跟踪研究
6.2.2.4 事件相关电势和功能磁共振成像
6.3 一项关于耶稣寓言故事理解的调查
6.3.1 “浪子回头”
6.3.2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
6.3.3 “十童女”
6.3.4 “银元”
6.3.5 “芥籽”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的局限
7.3 本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1. 耶稣寓言故事一览
2. 书中插图作者简介
3. 调查问卷
4.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5. 浪子回头金不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