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10岁的优雅:爱丽丝的美丽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5104865
  • 作      者:
    (美)卡罗琳·斯托辛格著
  • 出 版 社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爱丽丝让我重新思考优雅的含义。我想相对寻常认知里对优雅的理解,她代表了一种更为深刻的精神,即为人的尊严、艺术的创造力、思考的智慧以及真正的宽容。在她身上,优雅不再只是好看和得宜,而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即以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爱丽丝说:

  ◎身为音乐家的zui大福祉,是你可以只练一首曲子,练上一百年,可是总会有新的发现,永远不会厌倦。

  ◎当人活得够老,会发现生命没什么会丢失,所有的印记,都留在自己的脑海中。

  ◎精神具备抵御现实苦痛的力量,一切存在都有它的缘由,抱怨于事无补。

  ◎在集中营弹奏贝多芬的时候,我是在以此抗议纳粹的灭绝人性。我能感觉到观众正在坚守那些美好回忆,我们一起呼吸,一同感受。

  ◎我从未感到失去,有时,我还会收到一幅画、一封信、一张卡片……我很满足,我有音乐、文学、哲学……一切美好的艺术。


展开
作者简介

  [美]卡罗琳·斯托辛格(Caroline  Stoessinger)

  曾在卡耐基音乐厅和林肯中心演出的钢琴家,在东京四重奏组和布鲁克林爱乐乐团有长达25年的演出经历,多年来致力于纳粹集中营的音乐研究,并因此结识了爱丽丝。

  在与爱丽丝往来的7年时间里,无论在音乐还是面对人生上,卡罗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与更多人分享爱丽丝的智慧,她决定写这本书。


展开
内容介绍

  爱丽丝·赫兹-桑默(1903-2014),110岁的纳粹大屠杀幸存者、钢琴演奏家,2014年奥斯卡获奖纪录短片《6号女人》的主人公。1903年出生于布拉格一个富裕又充满艺术氛围的商人家庭,家中与卡夫卡、马勒、弗洛伊德等名人往来颇多。

  她7岁开始弹钢琴,二战前已在国际舞台上展露头角。

  40岁时被关进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开办音乐会一百多场,给维克多·弗兰克尔等众多狱友带来欢乐和希望。

  45岁时她携子移居以色列,一边在耶路撒冷音乐学院教课养育儿子一边坚持举办周末家庭音乐会,并因此与梅厄夫人、阿瑟·鲁宾斯坦等成为好友。

  87岁高龄时她因儿子的缘故移居伦敦,仍坚持每天练琴、游泳、散步、会友,并在第三年龄大学听课。无论在以色列还是伦敦,慕名拜访爱丽丝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与她交谈,请她分享生命故事,以启迪自己的人生。

  本书是钢琴家斯托辛格对爱丽丝历经7年的采访、交谈所得,涉及历史、音乐、哲学、婚姻、爱情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透过本书,我们将细细领会到爱丽丝110岁的人生智慧。


展开
精彩书评

  读《110岁的优雅》,就像是面对一位史诗般瑰丽的女人,伴随着她的琴声,亲历她110年的传奇一生。她的故事跨越时空、跨越生死,有着直指心灵的力量。

  ——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

  她的伟大不仅仅因为坐在6号监狱长凳上弹出了美妙的音乐,更因为她并不带着愠怒回首往事。

  ——《洛杉矶时报》

  当我遇见《6号女人》的主人公爱丽丝·赫兹-桑默时,她对于喜悦的理解和她对原谅的态度真的让我震惊。

  ——《6号女人》导演马尔科姆·克拉克

  我很少读到这样的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回忆录,内容丰富,富有教益。买一本卡罗琳·斯托辛格的《110岁的优雅》,读读爱丽丝·赫兹-桑默的挣扎和胜利吧!你会觉得物有所值。

  ——作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

  奥斯卡获奖纪录短片《6号女人》的原型爱丽丝女士,历经过命运多舛的人生,但她用从容的笑容赶跑阴霾,让悲伤和痛苦远离。读了她的故事你就知道,原来,比起空谈幸福,还有更有意义的事等你去做,心动不如行动。

  ——《悦己》杂志

  作为从Youtube的视频里爱上爱丽丝的百万粉丝之一,看着这位110岁的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弹钢琴,毫无怨恨地迎接每一天,我感激卡罗琳·斯托辛格写了这本书,解释了我的疑团。相信你也会从爱丽丝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她活着就是为了给我们教益。

  ——读者

  我在布拉格的鹅卵石街道上走了30年,一直好奇在我之前有谁可能走过这儿,是卡夫卡、弗洛伊德,还是马勒?能在卡罗琳·斯托辛格这本精彩的书中遇见爱丽丝·赫兹-桑默,真是幸运——她曾与他们同行,一颗心盛满音乐。

  ——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弗兰兹·卡夫卡叔叔

  8岁的爱丽丝打开花园门,眼前站着一位清瘦的高个儿青年。这个小伙子,许多年后被认为是20世纪文坛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叫弗兰兹·卡夫卡。但对爱丽丝来说,他只是弗兰兹叔叔。弗兰兹叔叔驾着马车,给爱丽丝的母亲苏菲带来了一束五颜六色的花,花朵被太阳晒得耷拉了脑袋。弗兰兹叔叔充满歉意地对苏菲说:“真是对不起,我下不了决心该选哪种颜色……”

  说到赫兹一家与卡夫卡的相识,不得不介绍一下爱丽丝的家人。爱丽丝有两个姐姐——艾尔玛和玛丽安娜,还有两个哥哥——乔治和保罗。艾尔玛比爱丽丝年长十二岁,玛丽安娜小名叫“米茨”,与爱丽丝是孪生姐妹。艾尔玛的未婚夫费利克斯·韦尔什是位年轻开朗的哲学家,与卡夫卡是同学兼好友。两人曾一起在布拉格查理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后来又都放弃了法学,进入同一家保险公司共事。工作之余,韦尔什获得了第二个哲学博士学位,卡夫卡写作并开始出版作品。他俩与马克斯·布罗德、奥斯卡·鲍姆成立了一个写作小组,号称“布拉格四人组”。此后,他们又结交了少年诗人弗朗茨·韦尔弗。

  韦尔什介绍挚友认识未来妻子的一家,这再自然不过了。卡夫卡很快成了赫兹家的常客。他很喜欢赫兹一家浓厚的文学与音乐氛围,周末常常留在赫兹家吃饭,俨然已是爱丽丝家的一员。卡夫卡那时正与自己的犹太身份角力,赫兹一家世俗化的德国犹太人生活带给他温暖和慰藉。对于自己的犹太血统,卡夫卡一生都处在中间路线上,他遵从犹太价值观,但除了犹太成人礼之外,从不恪守任何宗教传统。在世人和朋友眼里,他就是个欧洲的布尔乔亚,彬彬有礼,衣着得体。卡夫卡的便装照,几乎一张都找不到。小爱丽丝觉得弗兰兹叔叔怪得很,他总是西装革履的,就算是郊游或野餐也不例外。

  小观察家爱丽丝还观察到,弗兰兹叔叔时常因为丢三落四而迟到,有时甚至因为迷路而迟到。然后,他会在出现时为这一切道歉。他时时事事都要道歉,以至于爱丽丝觉得他吃饭要道歉,走路也要道歉,简直活着就要道歉。可是对这样迷糊又格外有礼貌、客气的弗兰兹叔叔,爱丽丝欣然接受,因为除此之外,弗兰兹叔叔其实非常有趣,对她们这些孩子也很好。

  爱丽丝对卡夫卡最亲切的记忆是在一个晴朗无云的夏日。那天,保姆恰好放假,卡夫卡没打招呼就出现在赫兹家的乡间别墅。看到这对双胞胎小姐妹坐立不安、异常烦躁的样子,卡夫卡提议步行去周边的村子里探险。苏菲勉强同意了,于是爱丽丝和米茨欢天喜地地跟弗兰兹叔叔出了门。卡夫卡平日里常练习竞走以强身健体,所以走路很快。爱丽丝和米茨虽勉力跟随,但力有不逮,刚走了一英里就不得不放慢脚步,最后索性停步歇息。夏日的树林凉爽舒适,阳光滤过树叶斑斑点点地洒在小径上,赫兹小姐妹央求弗兰兹叔叔给她们讲故事。于是,卡夫卡给小姐妹找来了一根原木当凳子,自己则坐在一个树墩上,一个奇妙的“卡夫卡式”故事就此开讲。故事里有神奇的大怪兽,有在别处从未听过的奇异剧情,两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紧张,时而大笑。而她们越入迷,卡夫卡的想象就越离奇,甚至最后还“变出”了几块“魔幻”三明治和一瓶热茶。他声称是一只半熊半羊,还会隐形的动物特意在树林里给他们留的。这一切令他的两个小跟班兴高采烈,乐不可支。而会讲故事的弗兰兹叔叔的“长不大的小孩”形象,也永远留在了爱丽丝的童年记忆中。

  除了爱听弗兰兹叔叔讲故事,爱丽丝与卡夫卡还有个共同爱好——游泳。每逢夏日,卡夫卡总会在查理大桥组织派对,爱丽丝、米茨、艾尔玛和韦尔什都是派对常客。游泳比赛是派对主要活动之一。在认识卡夫卡以前,爱丽丝就是个游泳好手,在伏尔塔瓦河比赛游泳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

  ……

展开
目录

序 生而为人,从未心死

自序 面对存在的限制,活出真和美

编者序 爱丽丝的钢琴人生

第一章 弗兰兹·卡夫卡叔叔

第二章 钢琴课

第三章 结婚

第四章 黑夜降临布拉格

第五章 特莱西恩施塔特

第六章 《布伦迪巴》

第七章 音乐是我们的食粮

第八章 《元首赐予犹太人一座城》

第九章 无处还乡

第十章 重新开始

第十一章 与梅厄夫人交好

第十二章 仇恨只能产生仇恨

第十三章 生活的好坏由自己来决定

第十四章 伦敦生活

尾声 静物写生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